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牛顿第二定律》案例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牛顿第二定律》案例

ID:18814257

大小:8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5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牛顿第二定律》案例_第1页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牛顿第二定律》案例_第2页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牛顿第二定律》案例_第3页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牛顿第二定律》案例_第4页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牛顿第二定律》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牛顿第二定律》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案例:司南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第六章力与运动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用2课时)一、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二、内容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力学知识的基础,而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中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至关重要。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要让学生经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2、,巩固对加速度、力和质量的测量,学会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等,培养探究的能力,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三、教学目标经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过程,学会用图象法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根据图像分析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到的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等科学方法。培养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和交流合作等能力。通过等式F=kma中给定k=1来定义力的单位,明白国际单位制的意义。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过程。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3、教学难点: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四、设计思想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在复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理清力与质量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中所起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得出F、m、a三个物理量的定性关系。进而设计能够探究这三者定量关系的实验,并分小组进行实验。这里要求学生认真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方案进行逐一分析评价,最后确定其中的一个方案。对这一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后再进行实验。实验得到数据后,让学生在课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要求他们分别使用表格法和图象法进行处理,找出三个物理量的定量关系。在这一

4、课时中,主要是感悟理性分析与推理、体验设计实验的思想与方法,亲历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5第二课时:首先安排各实验小组汇报其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展示各小组所画的关系图象,并发动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从中总结出和的关系,写出的表达式。然后在介绍单位制问题,并得出牛顿第二定律。最后让学生做课本上的两道例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课外安排一个小组运用气垫导轨进行再实验,然后在课堂上将实验数据与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与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实验数据对比之后,学生将体会到技术的发展给实验带来的进步。五、案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牛顿第

5、一定律的学习,是否知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边提问,边板书:运动状态变化)学生:是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边评价,边板书:力F,原因。画箭头指向“运动状态变化”)教师:同一个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效果相同吗?学生:不同。教师:那么,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还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边评价,边板书:质量m。画箭头指向“运动状态变化”)教师:很好,上一节学过,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即表现为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阻碍作用,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状态就越难改变。(板书:惯性,阻碍)教师:前

6、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运动状态是用速度来描述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速度的改变。那么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学生:用加速度a来描述。教师:那么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如何从加速度a的值中体现出来?学生:a越小说明状态改变越难,a越大说明状态改变越容易。(板书:加速度a,最后形成如下的板书效果)运动状态改变(v的变化)力F(原因)质量m惯性(阻碍)加速度a(描述)教师: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上述的关系表明,围绕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有F、m、a三个物理量,5你能定性地说一说这

7、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力越大,质量越小,物体产生加速度就越大。教师:很好,但研究物体的运动,仅作定性的分析往往是不够的,需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a与F、m的定量关系。(二)实验探究教师:首先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F和m同时决定a,三个量同时发生关系该如何进行研究?学生:(引导)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在保持m一定的情况下,探究a与F的关系;在保持F一定的情况下探究a与m的关系,然后再综合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第二个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物体来研究,并如何测量或比较这三个物理量?也就是如何设计一

8、个具体的实验来进行探究的问题,请大家展开讨论,并将初步的设想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补充和完善。学生:实验设计方案。(必要时启发学生:考虑前面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装置)教师:(组织学生对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价,从中确定一种方案:木板—小车。如果气垫导轨数量够,就用气垫导轨做,但普通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