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786751
大小:370.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9-23
《梅州平远土地整治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梅州市平远县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平远县国土资源局二〇一八年三月48目录前言1第一章总则2一、指导思想2二、规划原则2三、规划依据4四、规划范围8五、规划期限9第二章规划背景10一、平远县概况10二、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11三、“十二五”土地整治实施成效12四、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3第三章土地整治目标17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17二、补充耕地目标17三、垦造水田目标17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目标17五、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目标17第四章土地整治任务安排18一、农用地整理18二、城乡建设用地整理2048三、宜耕后备土地资
2、源开发22第五章土地整治项目24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4二、垦造水田项目24三、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24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24五、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24第六章资金保障与效益评价26一、资金保障26二、效益评价26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9一、严格规划的实施与管理29二、创新土地整治激励机制29三、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30四、健全公众参与机制31第八章与相关规划的衔接32一、与市级规划的衔接32二、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34三、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35四、与永久基本农田的衔接35五、与城市规划的衔接36六、与环境保
3、护规划的衔接3748附表38附图4848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及梅州市关于大力开展土地整治的战略部署,围绕平远县“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筹安排、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依据《梅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市级规划”)和《梅州市平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以下简称“规划调整完善”),按照《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1034-2013)的相关技术要求,编制形成《梅州市平远县土地整治规划(
4、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平远县土地整治方向,明确土地整治的原则、目标和任务,重点落实市级规划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垦造水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任务,同时统筹安排农用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安排土地整治资金,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规划》是指导平远县土地整治活动的实施性文件,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及审批的基本依据,是安排各类土地整治资金的重要依据。48第一章总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的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
5、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促进五化同步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以提升改造农业基础设施为重点,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新型特色农业的发展;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持续推进低效城乡建设用地整理,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理念,加快绿色生态廊道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污染、损毁土地的治理和修复,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立足于土地整治的多功能定位,坚持“土地整治+”的新理念,通过多元化的实施方式,促进平远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实现振兴发展。二、规划
6、原则(一)坚守耕地红线围绕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合理安排土地整治任务和土地整治项目,大规模推进水田垦造,全面实现非农建设“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先补后占要求,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稳中有升,奠定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基础。(二)促进城乡统筹48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统筹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活动,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间有序流转,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美丽
7、乡村建设。(三)加强生态保护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加强对水土流失、石漠化、沙化等严重的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土地生态环境整治,提高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四)维护群众权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对农村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改善农民生产活动条件,保证农民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成果。(五
8、)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合作,有效发挥整体联动的综合效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和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六)坚持因地制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