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及防治梳理

自然灾害及防治梳理

ID:18769094

大小:6.82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9-23

自然灾害及防治梳理_第1页
自然灾害及防治梳理_第2页
自然灾害及防治梳理_第3页
自然灾害及防治梳理_第4页
自然灾害及防治梳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及防治梳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然灾害及防治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二、知识梳理: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1)气象灾害(干旱、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等)(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3)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赤潮)(4)生物灾害(病害、虫害和鼠害)(5)天文灾害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区域性、危害性、突发性、渐发性、链发性(干旱—沙尘暴;干旱—虫灾)空间的群聚性时间的群发性持续时间上的突发性、渐发性自然灾害的关联性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分有利与不利影响两个方面)良性影响:增加环境的稳定性,修水库防洪涝;造林保水土、减少滑坡泥石流恶性

2、影响:环境更加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破坏草场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风蚀沙化;过度开采地下水,海水到灌,地面沉降,诱发地震;严重污染,导致酸雨、赤潮等(2)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3)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4)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20-自然灾害及防治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1)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2)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灾害带4、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1)旱灾多发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2)洪涝集中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3)地震多发区: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4)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5)低

3、温冷害:东北地区、(6)台风:东南沿海地区5、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1)危害农作物和农田(2)危害草场、森林6、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地球上不同的大洲、不同的国家,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常发展水平高,但防抗灾害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危害程度高;相反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但防抗灾害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危害程度低。春季,通常寒潮对我国南方危害大于北方,试说明原因?7、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1)中

4、国的地质灾害:分布特点:西多东少灾情特点:东重西轻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形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地壳活跃,岩石裂隙发育且风化严重,岩石破碎;④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⑤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20-自然灾害及防治(2)中国的气象灾害华北地区多发的原因:(干旱、寒潮、沙尘暴)自然原因:①季风区,水热条件不稳定,春旱严重②冬季风通道(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沙尘暴路径多呈西北—东南走向)③邻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

5、因:①主要农业商品基地,灌溉用水增加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3)中国的水文灾害(洪涝、暴雨、风暴潮)长江流域多发的原因:自然原因:①西南和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②阶梯交界处多山,迎风坡多地形雨;③长江径流量大,且中下游地势低平、中游多曲流,排水不畅;④东部临海。人为原因:①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②中游围湖造田,河湖蓄洪泄洪能力差;③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灾情重。8、防灾与减灾我国的防灾减灾: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依法管理:制定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建设重大减灾项目工程。①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系

6、统。(加强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顸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RS)空间: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取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时间: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息万变的灾害信息(GIS)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②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应急机制;③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非工程性措施:减灾规划、防灾法律、减灾管理、减灾教育。)④工程措施: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植树造林;修建大堤防洪防潮、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

7、;加固房屋等灾害的救援救助:灾前准备(我国已有十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灾中应急灾后恢复9、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长江三峡工程中国主要减灾工程:环北京治沙区,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10、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例如,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观测技术为主,辅之以已有的空间技术,结合精密重力和精密水准测量构成的大范围、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可以绘制出覆盖中国大陆及周边广大地区的地壳运动图,为研究地震活动的时空迁移规律、未来地震的强度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定量的依据,大大提高了我国监测预

8、报地震的能力和水平。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