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防治

ID:24789449

大小:2.90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8-11-16

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1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2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3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4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各类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考纲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3.自然灾害与环境(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命题规律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及其他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往往结合世界或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来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生活化的特点,以区域图、统计资料来呈现信息,考查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卷Ⅱ考查地质灾害,2014年山东文综卷考查气象灾害,2014年福建文综卷考查水文灾害。试题题型以综合题的形式呈现。知识点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自然灾害(1)概念: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知识点(2)发生的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3)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育灾

3、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复杂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形成是前三者综合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2.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人员伤亡:给人体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2)财产损失:①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②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果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其相对人员、财产的损失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的差异。受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防抗灾害能力地区差

4、异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知识点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热带气旋(台风)(1)产生条件:高温高湿的广阔洋面;上冷下热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2)造成危害:台风是通过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带来灾害的。①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②造成城市、港口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③导致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等;④影响沿海养殖业和海上捕捞业的发展。(3)措施:①台风的监测和预报;②建设沿海防护林;③加固海堤等。干旱一、产生原因:1.华北的春旱:自然原因:①雨季未到,降水量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多大风,蒸发量大。人为原因: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人均

5、地表径流少。2.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持续偏少;②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③台风到达的次数少,或者比较弱。3.西南地区的干旱:自然原因:①气候异常,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持续偏少;②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春季节少雨;③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④地形崎岖,地表水停留时间短。人为原因: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②水利基础设施落后;③防灾意识不强。二、造成影响:1.河流断流、水库干涸,影响河流航运、发电;2.人畜饮水困难,工农业生产缺水,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3.容易引发森林、草场火灾。三、防御措施:1.加强干旱的监测、预警和预报;2.适时进行人工增雨;

6、3.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4.培育耐旱品种,发展耐旱作物;5.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6.调整农业结构,限制耗水大的产业发展。寒潮一、发生时间: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二、发源地:蒙古—西伯利亚。三、造成影响:不利:1.对农作物造成冻害、牲畜冻病、冻死;2.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农场,阻塞交通;3.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4.能源需求大,供应困难。有利:1.带来大量的降水、降雪,缓解旱情,对农作物有保温作用;2.增加土壤水分,墒情较好;3.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四、防御措施:1.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2.使

7、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3.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作好防寒准备;4.熏烟或者浇水。5.次生灾害:风暴潮、沙尘暴、雪灾。地震一、主要原因:1.位于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或者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或位于地壳断层处;2.地壳活动活跃,岩层容易断裂,造成地震。二、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1.自然因素:震级的大小,震源的深浅,距震中的远近,次生灾害(火灾、滑坡、泥石流、海啸以及疫病蔓延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