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观察与相关护理课件

发热观察与相关护理课件

ID:18756857

大小:724.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9-22

发热观察与相关护理课件_第1页
发热观察与相关护理课件_第2页
发热观察与相关护理课件_第3页
发热观察与相关护理课件_第4页
发热观察与相关护理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热观察与相关护理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热观察与护理一、定义二、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三、病因与病理四、发生机制五、临床表现六、发热体征七、护理评估要点八、治疗原则九、相关护理诊断十、护理措施一定义发热: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发热.二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正常人体温相对恒定,在一个狭小范围内有所波动,如腋温波动在36.0~37.0℃之间,以凌晨0~4时最低,下午5~7时最高,差异在正负1.0℃左右。正常体温在不同的个体间稍有差异,并受昼夜,年龄,性别,活动度,药物,情绪,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而略有波动.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

2、.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即为发热。发热的目的: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创造一个不利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发热可作为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妇女月经前期、妊娠期、精神紧张以及剧烈运动,都会出现一些体温升高现象。受情绪影响体温可升高2℃,5公里长跑后体温可达40~41℃,这些均属生理现象。病理条件下的发热主要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如流感、肺炎、伤寒、疟疾等引起的发热。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像中暑、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引起的发热。三病因与病理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以及体温中枢功能障碍所致。在内科急诊病例中,多

3、为急性发热,且不少表现为高热(39-41℃)。究其原因绝大多数属于感染,少数属于非感染性。感染性发热在其原因中尤以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最常见,因为这些系统与外界相通,最易遭受病原体的侵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急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均可出现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包括风湿性疾病、过敏、血液病、恶性肿瘤、中暑、药物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癫痫持续状态以及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如内出血、心肌梗塞等。非感染性疾病除非合并感染,多属于低热(37.3-38℃)和中等热38.1-39℃),仅少数原因如甲亢危象、中暑癫痫持续状态等体

4、温可超过的41℃,有别于感染性发热。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 发热的重要病因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everofunknownorigin,FUO),其定义为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38.5℃,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者。FUO的原因复杂,但可概括为感染、结缔组织病、血液病及恶性肿瘤四大类。四发生机制㈠非致热原性发热在内科急诊中仅占少数,多因机体产热和散热不平衡所致,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癫痫持续状态,主要由于代谢明显亢进或肌肉持续性抽搐导致产热过多;而高温中暑的发热与气温过高、机体散热困难有关,至于脑溢血发热则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

5、。㈡致热原性发热发热多数是由于致热原(指能够引起发热的物质)引起的。致热原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前者包括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原虫和寄生虫等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如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抗原等。这些外源性致热原一般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但能激活主要存在于白细胞、单核细胞和组织吞噬细胞内的内源性致热原前体,这些具有活性的热原一旦被释放入血液中,经血液循环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亦可通过诱发下丘脑合成前列腺E(PGE)和环磷酸腺苷(cAMP),作为中枢传导介质对发热也起重要作用。体温调节中枢在致热原作用下,通过神经—体液调

6、节机制,使肝脏产热增加、代谢亢进和引起骨骼肌强烈收缩,机体产热明显增加;与此同时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使外周血管收缩,排汗停止,散热减少,临床上遂出现发热现象,而肌肉强烈收缩可表现为寒战。五临床表现㈠据发热程度可分为:(以口温为准)低热:37.3℃~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中等热:38.1℃~39℃,多见于急性感染;高热:39.1~41℃,见急性感染;超高热:>41℃,如中暑。㈡热型及临床意义据体温变化常见热型分为: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于伤寒、肺炎。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

7、见疟疾。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幅度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人体最高耐受热约40.6~41.4℃。高达43℃则极少存活。㈢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三个阶段:①体温上升期: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病人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寒战,此时应添加衣服,使病人舒适。㈢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②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心率加快,此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