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览讲稿基本内容

文化导览讲稿基本内容

ID:18742580

大小:8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22

文化导览讲稿基本内容_第1页
文化导览讲稿基本内容_第2页
文化导览讲稿基本内容_第3页
文化导览讲稿基本内容_第4页
文化导览讲稿基本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导览讲稿基本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导览路线群贤楼群(囊萤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映雪楼)——嘉庚广场(陈嘉庚铜像)——鲁迅雕像——人类博物馆二、文化导览讲稿基本内容【群贤楼群】楼群简介群贤楼群建于1921-1922年,楼群建筑面积9576平方米,为陈嘉庚独资兴建厦大的主楼群,是最早建设的嘉庚风格楼群建筑。群贤楼群包括囊萤楼、集美楼、群贤楼、同安楼、映雪楼5幢建筑。当时群贤楼、同安楼和集美楼为教学楼,映雪楼和囊萤楼为学生宿舍楼。现在,囊萤楼由于是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而被列为厦门历史文化名楼。群贤楼一楼辟为校史馆。集美楼辟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楼群风格楼群是典型的嘉庚风格建筑,即"穿西装,戴

2、斗笠"。楼群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这是西式建筑的风格。屋顶均有双翘脊歇山顶,且脊尾呈燕尾式。这是中式建筑的特点。这其中也暗含着东方压倒西方的寓意。楼群呈一字排开,为典型的一主四从布局。主楼即群贤楼的风格多取自闽南民居。集美楼、同安楼还是以中式风格为主,而囊萤、映雪两座楼,其建筑风格则趋于西洋式。整个群贤楼群的这种中式占主导地位、西式为辅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民族精神的崇尚和强调。建筑背后的故事现在,让我们步入历史,探寻建筑背后的故事。群贤二字,出自王羲之《兰亭序》,所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嘉庚先生对莘莘学子殷切期盼之意,不言而喻。囊萤映雪,均出自《晋书》。

3、车胤以囊盛萤,孜孜攻读;孙康映雪为灯,苦学不辍。嘉庚先生以此勉励厦大学子,望厦大学子孜孜不倦,为中华之崛起而前赴后继。(此处可详说二人的故事<附1>)囊萤楼也是福建第一个党组织的所在地,现开辟有“福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暨罗扬才烈士纪念室”。(可以罗扬才的故事<附2>并引申出厦门大学四种精神)而同安集美则为陈先生之故里,有感恩陈先生创建厦大之意。该楼群于1921年5月9日动工兴建,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日子吗?5月9日是1915年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帝国主义「二十一条」要求的国耻纪念日,陈嘉庚先生选择此日为校舍奠基日,是为了表达自己教育兴国的决心,同时也以此来鞭笞师

4、生勿忘国耻、发奋学习,报效祖国。<附3>抗战期间,厦门沦陷,厦门大学沦为日本军营,校舍受到极大破坏,抗战胜利后厦大复校,群贤楼历经多次修葺,终成今天的面貌。“群贤”楼名为时任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手书。同安楼和集美楼的楼名分别为时任厦门道道尹的陈培锟和原思明县县长来玉林手书。而“映雪”、“囊萤”两字分别由陈嘉庚和陈敬贤手题。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

5、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附1>囊萤、映雪两个典故:(简单版)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详细版)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

6、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

7、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附2>罗扬才与厦大罗扬才(1905-1927)中共闽南特委委员兼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长、厦门农民协会会长。 罗扬才,男,汉族人,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枫朗乡坎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1年3月到集美学校师范部学习,1924年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预科班,1925年12月升入教育系,并参加学生会的领导工作。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为了支援“五卅”工人斗争,他参与组织学生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