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患病沙门氏菌病

共患病沙门氏菌病

ID:18740130

大小:1.80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9-22

共患病沙门氏菌病_第1页
共患病沙门氏菌病_第2页
共患病沙门氏菌病_第3页
共患病沙门氏菌病_第4页
共患病沙门氏菌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共患病沙门氏菌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paratyphoid),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本病遍发于世界各地,对牲畜的繁殖和幼畜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许多血清型沙门氏菌可使人感染,发生食物中毒和败血症等,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由于广泛使用抗菌药物(包括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等因素,该类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发病率上升而倍受重视。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www.powerpigs.net猪场动力网沙门氏菌(Salmonella)这一名称是为了纪念美国农业部已故著名兽医师丹尼尔·E·沙门(Dan

2、ielESalmon)而命名的,他于1885年首次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是一大属血清学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产生芽胞,亦无荚膜。大小为0.7~1.5×2.0~5.0微米,间有形成短丝状体。除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又称雏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S.gallinarum,又称鸡沙门氏菌)无鞭毛不运动外,其余各菌均以周生鞭毛运动,且绝大多数具有I型菌毛。病原www.powerpigs.net猪场动力网伤寒杆菌的表面抗原VI抗原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伴随活菌一起存在测定VI抗体有助于检出带菌

3、者因为所以本质培养基中加入硫代硫酸钠、胱氨酸、血清、葡萄糖、脑心浸液和甘油等有助于本菌生长。除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外,均具有赖氨酸脱羧酶;除伤寒沙门氏菌和鸡沙门氏菌外,均具有鸟氨酸脱羧酶。多数菌株具有精氨酸双水解酶的活性。多数菌株能产生硫化氢。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中,除鸡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不产气外,均能产气。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www.powerpigs.net猪场动力网本属细菌包括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enterica)(又称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choleraesuis)和邦戈尔沙门氏菌(Salmonella

4、bongori)两个种。前者又分为6个亚种,沙门氏菌具有O(菌体)、H(鞭毛)、K(荚膜,又叫Vi)和菌毛四种抗原,其中前2种是主要抗原。沙门氏菌属依据不同的O抗原、Vi抗原和H抗原分为不同的血清型。迄今,沙门氏菌共有42个O群,58种O抗原,63种H抗原,组成了2500种以上的血清型,除了不到10个罕见的血清型属于邦戈尔沙门氏菌外,其余血清型都属于肠道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前者只对其适应的宿主有致病性,包括: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A.C)、马流产沙门氏菌、羊流产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后者则对多种宿主有致病性,包括:鼠伤寒沙门氏菌、鸭沙

5、门氏菌、德尔卑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田纳西沙门氏菌等。至于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都柏林沙门氏菌,原来认为分别对猪和牛有宿主适应性,近来发现它对其他宿主也能致病。沙门氏菌属的细菌依据其对宿主的感染范围,可分为宿主适应性血清型和非宿主适应性血清型两大类。www.powerpigs.net猪场动力网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类型细菌对人、畜以及其他动物均有致病性。各种年龄的动物均可感染,但幼年较成年者易感。3周龄以内的雏鸡、6月龄以下的仔猪(尤其以l~4月龄者)、出生30~40d以后的犊牛、断乳龄或断乳不久的羊、6月龄以内的幼驹最易感。感染的孕畜多数发生流产

6、,特别多见于怀孕中后期的头胎母马以及怀孕后期的母羊。流行病学患病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随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污染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健畜。病畜与健畜交配或用病公畜的精液人工授精可发生感染。此外,子宫内感染也有可能。鼠类可传播本病。人类感染一般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接触引起,特别是污染的食物。流行病学www.powerpigs.net猪场动力网健康动物的带菌现象(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相当普遍。病菌可潜藏于消化道、淋巴组织和胆囊内。当外界不良因素使动物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可变为活动化而发生内源感染,病菌连续通过若干易感家畜

7、,毒力增强而扩大传染。流行病学本病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有些动物还可表现为流行性。饲养管理较好的猪群,即使发病,亦多呈散发性;反之,则常为地方流行性。成年牛呈散发性,但犊牛往往呈流行性。马一般呈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流行性。雏鸡往往呈地方流行性。流行病学www.powerpigs.net猪场动力网禽沙门氏菌病常形成相当复杂的传播循环。病禽、带菌禽通过带菌卵而传播。带菌卵孵化时,有的形成死鸡胚,有的孵出病雏鸡。病雏的粪便和飞绒中含有大量病菌,污染饲料、饮水、孵化器、育雏器等。因此与病雏鸡共同饲养的健康雏鸡可通过消化道,有时经呼吸道或眼结膜而受感染。被感染的小

8、鸡若不加治疗,则大部死亡,耐过鸡长期带菌,成年后产卵又带菌,若以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