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互动的形成与转化“民工~市民互动”

群体互动的形成与转化“民工~市民互动”

ID:18727248

大小:5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20

群体互动的形成与转化“民工~市民互动”_第1页
群体互动的形成与转化“民工~市民互动”_第2页
群体互动的形成与转化“民工~市民互动”_第3页
群体互动的形成与转化“民工~市民互动”_第4页
群体互动的形成与转化“民工~市民互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群体互动的形成与转化“民工~市民互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群体互动的形成与转化:“民工——市民互动”分析摘要:文章以群体互动为契入点,描述和分析了“民工——市民互动”的形成、发展延续和转化的完整过程。通过对互动过程的研究来探寻农民工群体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农民工终结”的论断。两群体实现良性的互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关键词:群体互动,民工,市民,农民工终结一、引言本文以群体互动为契入点,分析了“民工——市民互动”的形成、发展、延续和转化的完整过程。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要整合和融入城市生活,就必须积极的发展群际间的交往,寻求交往所

2、构成的社会网络的支持,进而求得自我群体的整体发展,实现与其他群体的良性社会互动。“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里,个人和群体的社会整合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群际间的交往以及由于这种交往构成的广泛网络所给予的各方面的支持。”(布劳,196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需要通过群体之间协调的良性社会互动来实现。近20年来,随着“民工潮”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互动出现了新得发展趋势,表现出了新的特点,象海潮一样不断涌动的两群体间的互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这便是这篇文章将要探讨的问题

3、。(一)、概念的提出一般来讲,农民工流动包括地域流动、职业流动、阶层流动等,地域流动是指由农村流入城市、有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流入城市的农民工者,他们的户籍身份是农民,在家承包有集体的耕地,但长期在城市劳动和工。“农民工”这一词本身既成了他们社会身份的标识,又成了他们职业特征的注解,是一种社会身份与职业的独特结合。这一独特的结合所构成的独特群体在流入城市之后,会与具有非农户口的当地“市民”发生一系列的社会交往和联系,而且这种交往和联系是不断的动态变化着的,日益强化的。社会互动就是“社会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

4、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郑杭生,1994)而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帕克和伯吉斯主张将社会互动分为竞争——冲突——顺应——同化四个阶段。前者主要概括了互动的要素、条件和内容,后者主要阐述了互动的基本过程。为了能够更加简明的叙述农民工群体与城市居民群体之间日益强化的交往和联系,笔者从群体互动的观点出发,根据郑杭生和芝派的主张,尝试性的提出了“民工—市民互动”这一概念,用指“在同一生活空间(地域的和非地域的)内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因信息传播和交流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

5、社会交往活动。”这一互动过程中也包含着两群体间的竞争、冲突等形式。提出这一概念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民工研究的视角,一种从民工与市民动态的互动关系入手,描述和分析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互动的形成、发展、延续和转化的系统过程的视角。所以,认识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第一,“民工——市民互动”是非组织互动也非个人互动,而是一种群体互动的类型,是以整群为基本分析对象的,确切的说应该是群际互动;第二,“民工——市民互动”本身并非仅仅是社会制度的安排,而是作为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正常的社会现象来考虑的,;第三,“民工

6、——市民互动”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

7、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为农民工研究提供了一种纵向历时性研究的角度,从互动过程本身有其发展演化的规律分析中透视出民工群体本身的发展变化轨迹来。(二)文献回顾目前,关于农民工的研究中,经济学侧重于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角度入手,认为农民工流入城市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实现城市化的途径和过程(姜长云,2003),社会学侧重于对农民工生存状态的描述和对策性分析上,主要集中在对农民工群体本身的分析中,或把民工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单方面的研究他们的生存状态,如对农

8、民基本生活与健康服务,农民工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权益保障(关信年,2003;韩嘉玲,2003);或研究农民工中的特定群体,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浙江村”的研究等(王春光,2003;项飙,1998);另外,对农民工的研究也都从制度和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制度和结构对农民工的影响,如新二元结构与民工流动(孙立平,2003)。而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社会交往和联系,即社会互动角度入手研究的较少,李汉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