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山实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山实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2004年10月18日14:38:30 上海证券报 投资要点: ●行业背景。房地产建设投资推动铝型材行业需求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精纺呢绒消费升级换代;新型铝合金加工材料符合产业政策导向,随着易拉罐、包装、空调等用铝箔需求的增长,市场需求看好。 ●综合考虑已有、在建和希望较大的拟建项目,铝板带热轧供坯生产能力共计142万吨,同时考虑到需求的增长以及未来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未来几年铝板带热轧供坯供求缺口仍然较大。 ●凭借自身的积累以及技术升级、人才引进,南山实业主要产品盈利稳定,区域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南山地区的良好产业环境、贴近
2、市场、高效的管理水平以及积极进取的管理团队是公司制胜的重要因素。 ●南山实业2003年底资产规模20.68亿元,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0.27亿元,其中铝型材、精纺呢绒、电力占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57.8%、32.0%、5.6%,毛利的比重依次为62.3%、26.2%、9.6%。2003年净利润1.5亿元,每股收益0.58元。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0%、9.2%、9.8%。 ●总体上看,公司资产质量较好、营运效率较高,盈利能力较强。 ●本次募集资金主要与香港冠生合资建设高精度新型铝合金材料生产线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基于对项目时机、公司的设备选型
3、、与下游客户的前期准备等情况判断,我们看好该项目的盈利前景。 ●公司的成长性继续看好。预计随着募集资金项目在2006年形成产能,公司盈利水平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南山转债优厚的发行条款保证了转债较高的投资价值,基于较高的纯债券价值以及随着公司盈利增长而体现的期权价值,预期南山转债投资回报较好。一、行业篇1.铝型材(1)、房地产建设推动行业需求增长 铝型材是对钢制、木质建材的替代。铝型材是国内普遍应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稳定性强、耐腐蚀性强、可塑性好、变形量小、无污染、无毒、防火性强,使用寿命长(可达50~100年),回收性好,可回炉重炼等
4、优点,用其加工的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及各类建筑材料被广泛用于民用住宅、办公楼、展览馆、机场候机楼等各种建筑物中。自80年代起,国内新建的房屋大量使用铝型材加工制作的铝合金窗代替传统木窗、钢窗。 铝型材对塑钢建材的部分替代。90年代后,塑钢型材凭借良好的气密性、保温节能等优点,在国内发展较快。但与铝合金型材相比较,也有诸多不足:如阻燃、强度、寿命等方面。铝型材、塑钢型材均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二者在各自细分市场得到广泛应用:塑钢窗很适合用于一般中低层住宅,铝合金在高层建筑物及建筑幕墙上优势明显。 未来几年需求仍将保持适度增长。在与木、钢、塑钢等各种建筑材料的竞争中
5、,铝型材也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向高科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如隔热技术的应用,氟碳喷漆、粉末喷涂、电泳涂装等新工艺均显著改善铝型材性能。(2)、行业集中度较低,并呈现一定的区域性 我国铝型材行业集中度较低,并呈现一定的区域性。我国铝材加工产量从1980年的18.1万吨增加到近年的230万吨左右,同时铝加工企业数量增长也很快,估计约750家。目前行业拥有约2,500台挤压机,产能在300万吨左右。由于行业内公司准确数据难以获得,综合判断,我们估计仅有不到10%的企业产能超过3万吨。另外,受运输半径、企业规模等因素影响,行业内企业销售呈现较强的区域性。 行业
6、内主要企业。由于各企业的财务数据匮乏,我们认为近期国家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刚公布的铝型材行业名牌产品厂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综合其他信息判断,我们估计上榜的七家企业产能均在3万吨以上,同时各厂商本省销售比重较高,广东地区企业出口量相对较高。2.精纺呢绒(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市场容量。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推动纺织行业销售持续增长,2003年纺织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466亿元,同比增长25.3%,毛纺行业销售收入632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略慢于棉纺业。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高档产品消费比例上升,高附加值产品无论出口还是替代进口
7、都具有潜在的市场空间。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能力逐步成为精纺呢绒企业竞争力的体现。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以及持续推出新产品的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持续生存发展基本要素,目前国内主要生产精纺呢绒的企业基本已上市,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近几年的新趋势:一些公司以毛纺为主、多元化经营,如南山实业、华西村、四环生物等;另一些公司逐步向下游服装业拓展,如凯诺科技、江苏阳光等。而三毛派神、上海三毛等公司的业绩近两年呈下滑的趋势。(2)、中低档面料国内生产能力强、高档面料依赖进口 经过结构性调整,我国毛纺行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中国毛纺行业高速发展的
8、阶段,1985年到1995年中国毛纺生产能力从139万锭增加到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