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70134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浅谈重视加强对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职业教育论文题目:浅谈重视加强对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作者:徐冬香 艾琳梅 官卫星 论文关键词:就业;发展;可持续发展;培养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和“管用、够用实用”的课程理念在当前形势下有其合理性、必然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在高举就业大旗的同时,应兼顾人的和谐发展,在培训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因为我国高
2、职教育起步晚,还有许多理论上、实践上的一些问题值得人们去探讨。就业与发展就是这样一组命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组关系是高职教育函待厘清和解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关系到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厘清和解决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以就业为导向”和“管用、够用、实用”的课程理念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占了主导地位。但在这一片热浪中,也有些学者冷静地对此进行反思,他们从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出发,认为这种教育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教育,不符合理想的教育而对此进行质疑。笔者认为
3、抛开就业谈高职教育,偏离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应承认“以就业为导向”和“管用、够用、实用”的课程理念在当前形势下的合理性、必然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在高举就业大旗的同时,又要兼顾人的和谐发展,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显得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培训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可使二者兼顾。下面详细论述。 “以就业为导向”的合理性、必然性“以就业为导向”这一观念的盛行有历史的、现实的原因,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和必要的政策选择。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实业教育算起
4、,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清末的职业教育以学习西方技艺,培养实用人才为主要内容。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1917年成立了“中华职教社”,并把职业教育目的概括为:“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所以,高职教育提倡就业,实有历史渊源。当今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基本国情。每年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
5、训。另外,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在发达国家制造业中,高级技师及技师、高级工、初级工及中级工的比例为35:50:巧,我国沿海一个省会城市的抽样调查比例为2:4:94。就像一位专家说的那样:“先进的技术可以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高精尖人才也可以引进,但大批量的技术工人是不可能引进的,只能靠职业教育来解决。”面对就业压力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
6、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同时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明确表示,未来五年我国将投人10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由上可知,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和必要的政策选择。这一观念的价值在于要求职业教育关注我国现今所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重视劳动力市场特点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影响,这一观念的顺利实践将能够扭转当前职业教育办学中的诸多偏差(如重理论轻技能等),重塑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在当今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上发挥切实作用。 就业、发展兼顾
7、,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虽然有其合理性、必要性,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以就业为导向”导致各高职院校“管用、够用、实用”的课程设计理念盛行起来。但在这种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集中表现在学生知识面窄、浅,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差,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知识、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同时,由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过于集中社会岗位的固定化要求,使他们的就业范围大大缩小,这反过来又影响学生就业,或者“今天”就业“明天”又失业。(2
8、)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知识的陈旧率、淘汰率升高。据国外有关专家估计,目前电子数据处理和工艺知识方面的新技术利用期仅为1~3年。而以就业为导向“管用、够用、实用”的高职教育一般针对的是“今天的现实岗位”不是“明天的现实岗位”。现在“管用、够用、实用”的技能知识,三年后或将来却不一定“管用、够用、实用”。(3)学习社会化的到来,使职业流动性增强,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不再从事一项职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要树立“大职业教育观”,重视职业生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