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防治—医学课件

免疫学防治—医学课件

ID:18700445

大小:1004.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9-21

免疫学防治—医学课件_第1页
免疫学防治—医学课件_第2页
免疫学防治—医学课件_第3页
免疫学防治—医学课件_第4页
免疫学防治—医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学防治—医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十三章免疫学防治目的要求(一)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概念和特点。(二)熟悉疫苗的基本要求及其发展;(三)了解免疫治疗原理与方法;常用的生物制品及其应用原则。免疫学防治应用各类生物或非生物制剂来建立、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调节免疫功能,达到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称为免疫预防和治疗。一、免疫预防(Immunoprophylaxis)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人工免疫即人为地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是免疫预防的主要手段,包括: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一)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activeimmunization)概念: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

2、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疫苗(vaccine)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及类毒素等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基本要求:安全、有效、实用1、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缺点:需多次注射,用量大;接种后反应较大;免疫效果局限优点:稳定,易保存;无毒力回复危险如乙脑疫苗、狂犬疫苗等2、减毒活疫苗: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缺点:稳定性较差,不易保存;有毒力回复可能优点:一般只需接种一次,用量较小;免疫效果较好,较持久如牛痘、风疹疫苗、卡介苗等3、类毒素(toxiod):用细菌的外毒素(exo-toxin)经0.3%-0.4%

3、甲醛处理制成。接种后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anti-toxin)。如白喉、破伤风等。4、新型疫苗亚单位疫苗结合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等理想疫苗应具备的条件1、抗原应高度纯化,无毒、无副作用2、免疫力持久3、免疫方法简单4、可与其它抗原混合使用5、价格便宜人工主动免疫的注意事项接种对象:凡是免疫防御能力差、与某些病原生物接触机会多、疾病及并发症危害大、流行地区易感者均应免疫接种。接种剂量、次数和时间间隔接种途径:死疫苗用皮下注射,活疫苗可皮内注射、皮上划痕和自然感染途径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口服为佳,麻疹、流感、腮腺炎疫苗雾化吸入为好。接种后反应:常在接种后24小时发生,表现为局部

4、红肿、疼痛、淋巴结肿大;全身发热、头痛、恶心等,数天后即恢复正常。禁忌症:凡高热、严重心血管疾病、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肾病、活动性结核、活动性风湿病、甲亢、糖尿病和免疫缺陷病等患者,均不宜接种疫苗,以免引起病情恶化。为防止流产或早产,孕妇应暂缓接种。(二)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passiveimmunization)概念: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的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接种后免疫效果维持时间短,一般约2-3周。1、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的毒性,主要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外毒素所致疾病。如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以及肉毒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2、人免疫球蛋白制

5、剂:正常人血浆丙种球蛋白、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3、细胞因子制剂4、单克隆抗体制剂人工被动免疫的注意事项注意防止超敏反应动物免疫血清使用前,应询问病史,做皮试,如阳性可使用脱敏方法。在注射丙种球蛋白时亦应注意观察。注意早期和足量只有在毒素尚未结合组织细胞前使用抗毒素,才能发挥其中和毒素作用;若毒素已与组织细胞结合,抗毒素就不再发挥中和毒素作用。不滥用丙种球蛋白二、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针对异常的免疫状态,应用免疫制剂、免疫调节药物或其他措施来调节或重建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分子治疗分子疫苗:化学合成、基因重组;产生肿瘤抗原,与佐剂混合应用,已具一定疗效

6、。抗体:细胞因子2、细胞治疗细胞疫苗过继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外周血、脐带血自体骨髓移植自体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激活后回输;抗肿瘤作用;常用细胞:LAK、TIL、CIK;LAK、TIL、CIK+IL-2合用于治疗晚期肿瘤(黑色素瘤、肾细胞癌)有一定疗效。LAK(lymphokineactivatedkillercells):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过IL-2培养后,诱导产生的一类新型杀伤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不需抗原致敏;无MHC限制性;有人认为来源于NK细胞;TIL(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从实体瘤组织中分离;经过IL-2体外培养后,获得比LAK

7、细胞更强的杀伤活性;CIK(cytokine-inducedkiller):一类细胞因子诱导的新型杀伤细胞;PBMC以抗CD3mAb活化,并以IL-2、IFN-γ及TNF-α等组合细胞因子促增殖分化为CD3+CD56+杀伤细胞;杀伤靶细胞作用较LAK细胞强,可有效消除微小残留瘤病变,预防肿瘤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肿瘤细胞疫苗:减毒或灭活瘤苗:放射线照射、化疗药物、高低温处理;抑制生长能力,保留其免疫原性;异构的瘤苗:过碘乙酸盐、神经氨酸酶、病毒感染等修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