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9104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德育与人才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职业教育论文题目: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德育与人才培养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关键词:创新;德育;就业导向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德育模式,是建立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索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德育新模式、提高高职德育实效的核心内容。文章从高职德育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与指导思想。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除了因其专业技能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外,更为重要而往往被我们忽
2、略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德育新模式,是建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索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德育新模式,提高高职德育实效的核心内容。 1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创新模式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德育创新模式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德育的动力机制创新、启动机制创新、教育机制创新、渗透机制创新和德育制约机制创新。 德育的动力机制创新是指高职院校德育就其本质来说是一项育人的活动,这一特点和规律要求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应具有较强的内在动力不断进行自我激励,用高尚的品德、宏伟的抱负鞭策自己。德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如何做到二者的统一
3、是需要认真探索和研究的,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的统一,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原则。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机制创新,要求在内容上将政治导向、理想信念、道德示范、法纪约束以及文化陶冶等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德育引导工作贯穿到思想教育、课程教学、行政管理和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高职院校德育渗透机制创新,即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去。德育制约机制创新主要功能是通过反向控制和行为约束,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规范学校德育管理行为。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要强化法律、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功能,善于把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渗透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中,使自律与他
4、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育人环境。 要以就业为导向来确立高职德育目标,跳出传统的校园灌输式、象牙塔式、闭门造车式的德育模式,从而把德育视野扩展到岗位、企业、社区,直至整个社会,特别要以社会一线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规范学生,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素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脚踏实地,诚实守信,遵守纪律,富有合作精神等等。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爱岗敬业的企业人、一个吃苦耐劳的劳动者、一个有责任心的社会人,为学生职业生涯提供坚实的平台,也为学生的未来人生营造独立的空间。我们的德育应该注重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择业观教育
5、,加快学生社会化的程度,要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德育特色,还要以就业为导向选择、设计高职德育的内容,以就业为导向拓展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以就业为导向来创新德育评价,形成具有鲜明就业导向特色的高职德育模式。 2 树立高职德育人本观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只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单纯地理解或定位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或削弱了德育。以就业为导向,造就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高职德育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基础,把德育融人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就业能力分为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
6、力。一般就业能力是指各个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和环境所需的各种特殊技能。高职教育中特殊就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专业知识教学而实现。一般就业能力的培养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适应环境、人际交往、自我调适和决策能力等等方面,蕴含着德育教育的丰富内容,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学校应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思想教育,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自觉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人、引导人的优势,也要发挥其关心人的强势。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德育就是德育人本观的最好体现。 3 树立高职德育实践观 首先,这是
7、由德育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要使道德教育取得实效,必须顺利实现两个转化,即把教师所传授的品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念,又将学生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若要顺利实现道德的内化和外化,必须促进学生的道德体验。实践是道德体验的场所及主体性生成的基础,同时是道德体验深化、发展的动力。其次,是由高职教育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职业性、社会性,它要求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时间与实践教学时间的比例达到1:1。实践教学既包括校内的实验、课程实习、模拟实训、毕业设计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