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85229
大小:275.2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9-21
《广州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一期)项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州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一期)项目最高限价:人民币153.342万元资格要求:1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所规定的条件;分公司投标的,必须由具有法人资格的总公司授权。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是(√)否招标范围1采购内容广州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工期要求本项目要求在2017年8月前完成开发。一、项目概况广州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一期)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重点要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全面落实“一窗收件、
2、统一出件”,方便群众办事;二是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临时救助事项目录制度,严格落实标准化规范管理;三是实施受理、审批、监管“三权分离”,严格规范审批裁量权,将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信用体系标准,根据信用状况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四是建立后台即时审批和限时办结承诺制,切实提高审批效率;五是打破部门和层级壁垒,推进社会救助动态服务,审批服务重心下移;六是打造全天候、无界限的网上政务服务,努力实现更多事项“全城通办”。(一)数据集中,协同监管。全面整合全市已有的基础数据资源,采集并更新系统数据,建设供所有救助单位统一使用的社会救助数据中心,为
3、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同时,该平台将为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提供专门接口服务,以供实时监督,最大程度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综合效用。17(二)信息共享,全面推进。以数据资源中心为数据的承载点,完成数据的比对、清洗和存储,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完成多个救助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广州将完善社会救助和慈善资源之间的信息对接机制,社会救助信息平台以及居民家庭收入核对系统,要逐步向有需要的慈善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慈善救助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三)同城通办,智慧办理。困难人员通过“一门式、一网式”受理体系,实现本市市、区、街、居委四
4、级无差别受理。面向社区级的“社会救助对象”本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主题服务,构建面向对象细分个性化、主动性和人性化居民服务,拓展面向重点人群、面向热点事件的便捷化社会救助服务模式。多层次、全方位满足社区社会救助需求,坚持物质救助与服务救助并重,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在社会救助手段和方式上,促进由传统的、单一的物质和现金救助转向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相结合的综合援助,实现社会救助方式的多样化、组合化、专业化和个性化,最大程度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综合效用。“核心智能化”,提高审批效率。将救助条件尽可能量化,通
5、过与申请救助对象所填信息进行比对,实现智能判断,同时根据救助标准自动测算出救助金额,在提高救助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制度执行的刚性,降低了人为因素影响。以基层(街道、社区和社会服务力量等)需求为导向,方便基层工作人员使用。使用终端力求简便易行,合理设置审批表单,尽可能采取选择性填写方式,规范基层工作人员填写内容,方便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四)健全制度,精准救助。按照国家政策完善公示制度,利用政府门户、社区(村)信息公开栏对救助对象基本信息进行长期公示。完善家庭收入信息核对机制建设,制订居民收入信息核对政策法规,规范信息核对管理;尽快
6、开通金融、证券、保险类信息,提高信息核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推动家庭收入信息核对应用到社会救助的各个领域。(五)统筹资源,服务融合。17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救助工作也必须跟上步伐,创新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困难群众求助意识弱、政策知晓度低以及救助核查难、受理周期长、救助资源分散等情况,明确了“街道受理、社区协理”工作制度,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实行“政社互动”(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三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利用网格化管理手段,建立“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入户到人的救助网络。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7、17社会救助现状社会救助是国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基础性制度。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社会救助的功能定位日益清晰,制度构成日趋完备,国家投入不断增加,管理服务不断规范,在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保障作用。相较社会保险、社会福利而言,社会救助侧重“雪中送炭”,着眼于解决公民当下的生存危机,强调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社会救助具有无差别、广覆盖、无偿性等特点,生活困难或遭遇突发灾难的公民,都应该获得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救助。以1995年我市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标志,我市
8、建立了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目前我市已建立了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救助理念不断进步和发展,各项救助制度也日趋完善,形成了以最低保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住房保障、教育资助、灾害救助、司法援助、特困人员供养、养老和保险资助、临时救助为专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