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78868
大小:4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21
《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与经济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与经济学内容提要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是本文的中心议题。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学是反映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实践并为之服务的知识体系,既要开展“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要开展“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办法的研究”,所以,历史上的这两项研究成果,中国经济学都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既不能定位于生产关系,又不能定位于生产力,应当定位于市场的活动主体:研究对象是家庭、企业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过程及其条件;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又要求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中国经济学要想不辱使命,必须从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的
2、立场上出发,因为这既是经济科学的优良传统,又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关键词 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 中国经济学 家庭和企业 一、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 朱镕基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对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弱势群体问题开始进入中国理论工作者的研究视野。 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即亚当·斯密所说的“在生产和交换过程处于不利地位的劳动者”,指失业人员、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西部农村生活未达到小康的广大农户。这是从比较中概括出的一个范畴。失业人员是与在职人员相比较、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与大型和特大型企业相比较、中
3、西部农村生活未达到小康的广大农户是与城市居民和东部沿海农户相比较。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与民政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相比较,也有区别。第一,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所指偏重于对象的机会缺失,民政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具体是指老、弱、病、残以及妇女和儿童,偏重于对象的生理特点;第二,前者一般都有劳动能力,一部分人还有科技能力和管理能力,其中不乏创造性人才,需要的是公平、合理的机会,后者一般都缺乏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需要的是社会的救济和关爱;所以第三,研究前者的目的为了创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研究后者的目的是为了完善社会分配救助办法。 二、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4、奋斗目标 (一)小康社会的内涵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经济学概念。传统意义上的小康,是一个被儒家思想典型化了的社会形态,富足、礼仪、公正成了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小康这个经济发展目标。小康水平就是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800美元,这是一个从中国实际出发、人民摸得着、看得见、能得到更多实惠的经济指标。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将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正式确定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
5、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1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200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800美元以上,从总体上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
6、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就这个意义上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针对单纯经济目标而言的。 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由于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演变为后来的“让”部分人先富起来,经济运行就不是一般的所说的非均衡发展,而是向着两极分化的畸形方向发展。所以,从另一方面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应当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地位的转化,否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正如胡锦涛主席在大年三十看望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所说,“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众
7、的生产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帮助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使群众尽早脱贫致富。” 三、经济学的优良传统与理论误区 (一)经济学的优良传统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说法,经济学发展至今经历了“斯密革命”、“马克思革命”、“凯恩斯革命”三次具有化时代意义的深刻革命。斯密革命矛头所向是处于特权地位的封建贵族,基本立场是为新兴的且处于弱势地位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鼓与呼;马克思革命矛头所向是处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基本立场是为日渐觉醒且处于弱势地位的无产阶级鼓与呼;凯恩斯革命矛头所向是在学术地位上处于支配地位的“市场神话”,基本立
8、场是为失业人员鼓与呼,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就把“就业”放在第一位。 三次革命的理论成果斯密学说、马克思经济学说和凯恩斯学说,后来又一一走向他们的反面,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教条,不仅使生产力受到伤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