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76381
大小:320.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9-20
《心理测量课件(中科院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理测量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测量的历史一、国外心理测量的历史(一)测量产生于实际社会的需要l 法国医生沈干(Seguin)训练智力落后儿童(1837年)l 法国医生艾斯克罗尔(Esqurol)对智力落后和精神病人的区分(一个人驾驶语言的能力,是他智力水平的最可靠的标志);(二)冯特的实验心理学l 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79年);l 观察的个体差异:格林威治天文台观察员的遭遇(1796);(三)高尔顿的遗传理论测量达尔文的表兄弟,皮尔逊(Pearson)的老师,《遗传的天才》,人类测量实验室,高尔顿棒,高尔顿笛高尔顿发现,白痴对于热、冷、痛鉴别能力较低。他还说
2、:感觉辨别力“基本上是心智能力中最高的能力。” (四)卡特尔的个别差异研究冯特的学生,高尔顿的朋友。首次提出“心理测验”(mentaltest)这一术语;《心理测验与测量》(五)比纳和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产生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量表(1905年量表)—1908年量表—1911年量表美国心理学家Pintner说:“在心理学史上,假使我们称冯特为实验心理学的鼻祖,我们不得不称比奈为心理智力测量的鼻祖。”波林说:“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内的10年。”(六)心理测量的蓬勃发展与应用1.智力测验的发展§比内-西蒙
3、量表——斯坦福-比内量表(比率智商)§ 叶克斯(Yerkes):陆军甲种测验、陆军乙种测验(1917~1919)——20年代智力测验运动的狂热§ 斯皮尔曼的因素分析法和“二因素理论”——瑞文推理测验(30年代)§韦氏智力量表(40年代~60年代)(离差智商)2.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特殊能力测验(音乐、文书、机械、美术)3.成就测验的发展桑代克编制了第一个标准化的教育成就测验,因此被认为是教育测验的鼻祖。(20世纪初)斯坦福成就测验(1923)ETS(EducationalTestingService)教育测验服务中心4.人格测验的发展§最早进行人格测量——克雷培林(Krae
4、pelin)用自由联想法诊断精神病人。§最早的人格问卷——武德沃斯的“个人资料调查表”(诊断士兵神经症)§“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27§“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美国心理测验的三个发展期l 1904~1915,Thorndike出版《精神与社会测验学导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数量化,客观化和标准化)。l 1915~1930,学历测验,智力测验(IQ),和人格测验大量出现。l 1930~1940,从单纯测验法向心理评估和教育评价过渡(综合
5、应用评定法;问卷法;交谈法;轶事记录法等)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趋势1先是以解剖生理特征为根据,而后转向对心智活动的测量;2由测量简单的感知能力,发展到测量复杂的认知能力;3由笼统的单一量数转变为以多个量数来评定个别差异,4心理测量与实验心理学由合到分,又到合。心理测量的当代趋势§信息加工测验的产生;§计算机化测验的产生;§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的兴起。二、我国心理测量发展的历史(一)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量q能力测量§孔子:中上之人、中人、中下之人§董仲舒: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分心测验)§刘邵:12种人才类型§抓周§七巧板、九连环q人格测量§孔子:狂者、狷者、中行§刘邵:12种性格
6、类型q教育测量§西周:小成,大成§汉代:太学考试(口试、策试、射策)§隋朝:科举考试§对测验理论的最初探索刘邵:九征,八观,五视“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中国古代心理测量思想的特点:l 描述性l 分类式l 注重整体评价,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l 实用性(二)中国心理测验简史(解放前)l 1914年,Creighton比较中美儿童智力差异(广州,500人)27l 1917年,樊炳清介绍“比内-西蒙智力量表”l 1918年,Walcott用推孟修正量表施测(清华)l 1918年,俞子夷编制“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l 1920年,廖世
7、承、陈鹤琴在南京开设测验课l 1921年,廖世承、陈鹤琴合作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l 1921年,费培杰将比内智力测验翻成中文l 1922年,张耀翔在北京将心理测验列为入学考试科目l 1924年,陆志伟发表《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l 1931年6月,在南京成立中国测验学会l 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l 1935年,沈有乾用“朋洛德人格问卷”测量中国学生。l 1936年,陆志伟和吴天敏进行第二次修订比内西蒙智力测验。l 1937年,周先庚使用“塞斯顿情绪稳定性测验”l 1943年,林传鼎试用“普莱西X-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