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服装专业统招生与对口生教学改革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职业教育论文题目:服装专业统招生与对口生教学改革探讨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职高专服装专业统招生与对口生在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考,并介绍了教学计划中对两个生源的学生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改革计划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统招生对口生教学改革高职高专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首先,对于服装专业统招生和对口生两个不同生源的学生在办学模式上与普通高等院校雷同。学习的内容是按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统一编排的,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
2、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但对于很多对口生来说,他们本身对一些较容易理解的基本知识已经掌握的相当熟悉,而统招生却对专业知识一无所知,相比之下他们的艺术灵感要比对口生灵活的多,想象力丰富,文化功底深厚。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误入迷途,各门学科一起抓,缺乏实践经验,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就导致许多服装专业毕业生到企业岗位上,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能力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 其次,课程内容与课程设置脱节而造成技能教育的重复,或者是知识和技能教育的“空白”。如对口生在课程内容及技能教育方面出现与过去所学知识重复要求
3、出新,统招生却迫切要求加大基础技能培训时间即实践教学环节。如何提高培养现有的生源质量,让他们充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 二、探讨 1.教学内容的有机渗透、互为补充 对于两个生源的学生,统招生多数在专业科方面有很多的不解与疑惑,对服装的制作更是一塌糊涂,而对口生显然对设计一窍不通,思路狭窄,不能设计出很好的服装款式,这样的现象就造成了学生们很难把服装设计与制作很好的融合到一起,这就影响了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把握。很多学生都感觉到学习三年时间却一无所成,对专业失去情趣和信心。 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原因,
4、而学习成功也是导致兴趣产生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要使学生对某学科产生兴趣,就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在该学科学习中创设成功的机会。然而,在传统的服装专业的教学中,学生是否成功,唯一判断标准是看衣服做得好不好。 所以对于不同生源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对于对口生可以多进行艺术的熏陶,美术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锻炼他们的设计及绘画能力,让他们从枯燥的死记硬背的中专教育模式中走出来,通过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服装CAD教学等,开阔他们的眼界,拓宽他们的思路,改变他们对服装的传统审美观;而对于统招生来说,则应该多开设服装结构及工艺课程来弥补专业课
5、方面与对口生的差距,尤其是实践课程的开设便于他们对结构课的理解,只有对服装结构充分理解,才能设计出更合理而好看的服装。另外服装工业化生产、服装营销两门课程应该是两个不同生源的学生所共同重视的,因为它是与服装生产和销售直接挂钩的,是一种经验性的交流,所以在教学当中也应当加以重视。 2.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作习 近几年,随着整个就业市场日趋成熟,社会、企业对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根据对一些服装企业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服装企业招聘员工,一般岗位工人,贴上一张广告,就可以找到大量熟练生产工人,对于技术、治理工种,一方面重视文化,技术职业技能
6、资格,强调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又必须具有熟悉企业运作治理,与人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强调综合素质。服装企业迫切需要业务精、能力强、熟悉企业运作和实际生产操作的一线治理技术工人,而不是一线生产工人。 目前我们的学生在实践动手制作方面是他们共同的弱项,也就是连企业生产所需要的一线熟练生产工人的水平都达不到,对服装企业化生产管理模式方面的知识更是陌生。服装制作能力的强弱与学生的悟性及提供一定量的练习积累有关,所以动手能力是能够通过服装动手制作练习来实现的,而要熟悉企业运作就必须进行实际而有系统的练习。所以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作习将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7、机会。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深入到企业、公司用人单位,摸清企业人才需求现状,了解企业对人才业务要求及今后发展趋势等情况。通过模拟企业生产性方式教学,提供大练习量机会,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模拟企业化生产方式,使理论联系实际,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服装设计、加工制作、以及销售一条龙,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不仅会制作,还懂治理,分工协调,增强发展后劲。 3.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两个生源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都很向往,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陪伴他们走过了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中教育,尤其是对口生他们传统教育
8、有更深刻的印象:枯燥无味,死记硬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