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66670
大小:284.5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8-09-20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潼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陈小异博士、副教授一、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途径五、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一、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一)健康与心理健康健康是人生最为可贵的。(苏格拉底)“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就无从施展,力量就不能战斗,财富就会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赫拉克里特)“健康是人的第一权利”(马克思)传统的观念中,对于健康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身体没有疾病、生理机能正常,被定义为“一个有机体或有机体的部分处于安宁的状态,其特征是机体有着正常的功能,即没有疾病或生理机能失调现象”。它着眼于健康最基本的属性——
2、生理健康,易于理解和接受,故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在被专家学者和平常百姓普遍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学的发展,人类以生物机体完好为基本要求的需要逐渐得以满足,加上对心理、社会等其他领域的不断深入接触和复杂化,健康概念的范畴逐渐从医学定义的框架中拓宽。当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健康的观念逐渐地由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立体健康观”。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刘华山,2001)(二)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因素(30%)+非智力因素(
3、70%)非智力因素:愉快的心情,正确应对挫折,进步的愿望,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坚定的自信心,平静的心境与心态。目前的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长在独特的环境中,他们很容易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因此学校应积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促使其树立起心理保健意识;要让老师和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还要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4、。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四条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马斯洛和密特尔曼的标准(20世纪50年代)(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2)是否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评价自己的能力;(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4)能否与周围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否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否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
5、,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能否在社会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杰何达(M.Jahoda)的标准(1)对自己的态度;(2)成长、发展或自我实现的方式及程度;(3)主要心理机能的整合程度;(4)自主性或对于各种社会影响的独立程度;(5)对现实知觉的适当性;(6)对环境的控制能力。斯柯特(1968)的十条标准(1)(1)一般适应能力:适应性、灵活性,把握环境的能力,适应和应付变化多端的世界的能力,阐明并完成目的的能力。成功的行为,顺利改变行为的能力。(2)自我满足的能力:生殖欲望(获得性感高潮的能力),适度满足个人需要,对日常生活感到乐趣,行为的自然性,放松片刻的感觉。(3)人
6、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完成个人社会角色,行为与角色一致,社会关系适应,行为受社会的赞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利用切合实际的帮助,托付他人,社会责任,稳定的职业,工作和爱的能力。(4)智慧能力:知觉的准确性,心理功能的有效性,认知的适当、机制、合理性,接触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对人类经验的广泛了解和深刻理解。(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利他主义,关心他人,信任、喜欢他人,待人热情,与人亲密的能力,情感移入。斯柯特(1968)的十条标准(2)(6)创造性:对社会的贡献,主动精神。(7)自主性:情感的独立性,同一性,自力更生,一定的超然。(8)完全成熟:自我实现,个人成长,人生哲学的
7、形成,在相反力量之间得以均衡,成熟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动机,自我利用,具备把握冲动、能量和冲突的综合能力,保持一致性,完整的复杂层次,成熟。(9)对自己的有利态度:控制感,任务完成的满足,自我接受、自我认可,自尊,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充满信心,积极的自我形象,自由和自觉感,摆脱自卑感,幸福感。(10)情绪和动机的控制:对挫折的耐受性,把握焦虑的能力,道德,勇气,自制力,对紧张的抵抗,道义,良心,自我的力量,诚实,清廉正直。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