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ID:18656985

大小:3.78 MB

页数:75页

时间:2018-09-20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_第1页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_第2页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_第3页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_第4页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泉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泉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6年2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4第三章规划7第一节基本要求7第二节规划控制目标8第三节规划中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的落实12第四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技术路线17第四章设计22第一节基本要求22第二节设计程序22第三节建筑与小区23第四节城市道路25第五节城市绿地与广场27第六节城市水系28第七节技术选择30第八节设施规模计算47第五章工程建设52第一节基本要求52第二节建筑与小区52第三节城市道路53第四节城市绿地与广场53第五节城市水系54第六章维护管理55第一节基本要求55第二节设施维护55第三节风

2、险管理59附录1主要术语61附录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62附录3部分低影响开发单项设施单价估算(泉州地区)68附录4典型案例69附录5相关规范71ii前言“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4年10月份住建部印发了《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通知》(建城函[2014]275号),同年12月份,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试点的通知》(财建

3、[2014]838号)。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10月16日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明确提出工作目标: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目前全国已有17个城市列入首批试点(福建省为厦门市),已有超过130座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泉州市既是台风频发、城市内涝易发的地区,也是水资源分布很

4、不均匀的地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海绵城市,福建省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海绵城市,有效控制雨水径流,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我市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确保到2020年全市城市建成区中,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各有关部门围绕“海绵城市”试点工作,抓紧推进各项前期工作。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要坚持生态为本,充分尊重自然循环,在规划、建设、建材选用上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和要求。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根据泉州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推进泉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会议纪要》([2015]220号)精神,泉州市住房和城乡建

5、设局组织编写了本指南,提出了泉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及其技术框架构建,明确了我市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维护及管理过程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并提供实践案例。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共六章。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71第一章总则1编制目的本指南旨在指导泉州市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大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

6、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内涝、削减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保障。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各相关专业规划编制过程中低影响开发内容的落实;二是指导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配套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实施与维护管理;三是指导我市城市规划、排水、道路交通、园林等有关部门指导和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有关工作。3基本原则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是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规划引领各相关专业规划以及后续的建设程序中,应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7、构建的内容,先规划后建设,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生态优先在规划中应科学划定蓝线和绿线,开发建设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良好的生态功能。安全为重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为出发点,综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