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春人教版数学七下5.4《平移》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4平移教案设计者:袁婷学校: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新祺周学校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教学课题平移教材分析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相似.通过图形变换,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发现图形的不变性,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变换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教材将“平移”安排在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一方面
2、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平移的内容,教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本章主要探讨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在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在第10章‘实数”中,将在实数范围内进一步研究用坐标表示平移,在第19章“四边形”中,将对平移的性质作理论推导,在第23章“旋转”中,将综合应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只要求学生对平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平移的第一节课.教材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
3、平移,知道平移的概念及其性质;2.会平移作图,会应用平移特征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觉思维;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师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本节课的相关教学材料,结合自己制作的课件,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一
4、)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探索动手的机会,通过主动探究,了解平移的特征,建构平移的概念.教学过程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观察一组运动现象(课件演示),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运动特征.问题(1)观察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活动2】互学《导学案》预习导学部分并思考下列问题:1、怎样的运动是平移,平移后的图形具有什么特点?2、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有哪些?教师演示课件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教师展示课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提醒学生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对学生回答问题的
5、积极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不当之处,加以点拨、帮助修正.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后回答问题活动1中的美丽图案,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图案简单,便于观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图案的共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3.通过学生互学,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活动3】知识归纳问题一:(1)定义:把一个图形整体沿____________移动一定的____,得到新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____。决定平移的两个要素:_________和_________。(2)平移后,新图形与
6、原图形的____和____完全相同。(3)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就是_______。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_。问题二:找出几组对应点(例如A与A′,B与B′,C与C′,D与D′等),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问题三:像活动1、2、3中图形的这种移动,数学上称之为“平移”,请对“平移”作出解释.说说平移有哪些特征?学生讨论交流后,选出准备代表本组上台发言的选手,其他组员给出补充观察发现: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
7、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指导学生先描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向左陆续移动这张纸,再描出第二个、第三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完图形,观察、交流后回答问题(1).教师提出问题(3),指导学生怎样找对应点,并从对应线段的位置和长短两方面进行探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同伴互助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采取了以下4个策略:1.用前面的活动2来做铺垫;2.让学生任选两个图案;3.教师参与学习小组的讨论;4.学生分组讨论,协作学习.1.设计问题(1),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下一节课“利用平移进行
8、图案设计”打下基础.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会思考:我画这些图案有什么作用?这些图案中蕴涵什么数学规律?教师在学生产生这样一种心境时提出问题(2),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这样的教学设计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设计问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