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彖字考释

金文彖字考释

ID:18644291

大小:1.82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9-19

金文彖字考释_第1页
金文彖字考释_第2页
金文彖字考释_第3页
金文彖字考释_第4页
金文彖字考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文彖字考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文“彖”字考釋西周春秋金文中有一個寫作、、等形,常常與否定詞語“不”、“毋”、“不敢”和“毋敢”連用的字(下文如無必要舉出字形,均以“△”代表)。《金文編》收在卷二0110號“”字下。《金文編》“”字下還收有牆盤、師望鼎、二形。研究者普遍認爲它們與△字無關,釋爲“”亦不可信。把△釋作“”,讀爲墜落、失墜的“墜”(古書或作“隊”),是從宋代開始就一直佔統治地位的意見。即使有個別學者從字形出發,對釋“”有不同看法,也大多仍然主張讀爲“墜”。可以說,金文中的“△”大多數時候應該釋讀爲“墜”,長期以來是被很多人視爲定論的。其實,釋“(墜)”之說存在很大問題,基本沒有成立的可能。爲便於討論,

2、先把有關的字形和辭例抄在下面(釋文盡量使用通行字):井侯簋彔伯簋史牆盤趩觶師簋克鐘逑盤逑鐘單叔鬲毛公鼎(同銘“家”字作)逆(?)鐘晉姜鼎叔弓鐘叔弓鎛邾公華鐘秦公鎛秦公及王姬鐘鎛1.井侯簋:追孝、對,不敢△。《殷周金文集成》(下文簡稱《集成》)8.42412.彔伯簋:王若曰:彔伯,自乃祖考有庸(?)于周邦,右闢四方,惠天命。女(汝)肇不△,余賜汝……《集成》8.43023.史牆盤:孝友史牆,夙夜不△,其日蔑。《集成》16.10175344.趩觶:趩蔑,用作寶尊彝。世孫子毋敢△,永寶。《集成》12.65165.師簋:師虔不△,夙夜恤厥牆(將)事。《集成》8.43146.克鐘:克不敢△,敷

3、奠王命。《集成》1.204~2087.逑盘:雩朕皇高祖零白,粦明厥心,不△[厥]服,用辟龏王懿王。《考古與文物》2003年第3期第10頁圖一八8.逑鐘:逑曰……逑御厥辟,不敢△,虔夙夕敬厥死事。《文博》1987年第2期17~20頁、《近出殷周金文集錄》1.106~1089、單叔鬲:單叔作孟祁登△,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考古與文物》2003年第3期第8頁圖一四10.毛公鼎:汝毋敢△在乃服,夙夕敬念王威不易。《集成》5.284111.逆(?)鐘:叔氏若曰:……敬乃夙夜,用屏朕身。勿廢朕命,毋△乃政。《集成》1.61~6312.晉姜鼎:晉姜曰:余唯嗣朕先姑君晉邦,余不叚荒寧……虔不△,魯

4、覃京師,乂我萬民。《集成》5.282613.叔弓鐘、鎛:公曰:……汝小心(原作“少心”合文)畏忌,汝不△,夙夜宦執而政事。《集成》1.272.114.邾公華鐘:(邾公華)曰:余畢龔畏忌淑穆,不△于厥身。《集成》1.24515.秦公鎛:秦公曰:丕顯朕皇祖受天命,(竈―肇)又(有)下國。十又二公,不△才(在)上。嚴龔夤(寅)天命,保(乂)厥秦,虩事蠻夏。《集成》1.27016.秦公及王姬鐘鎛:秦公曰:我先祖受天命,賞宅受國。烈烈昭文公、靜公、憲公,不△于上。昭合皇天,以虩事蠻方。《集成》1.262~269大簋蓋(《集成》8.4298、4299)有一個用爲人名的字,寫作、、等形,《金文編》

5、第1281頁作爲不識字收入附錄下663號。已有不少學者指出它與上舉叔弓鐘、鎛和邾公華鐘三形係一字,可信。34其在“豕”身上多出的筆畫,研究者也已指出象繩索之形。金文“善”字或作(克盨)、(此簋)等形(看《金文編》第152頁0388號),“羊”旁上增从繩索之形,其繩索形寫法的變化跟大簋蓋和前引邾公華鐘之形的變化相同。我們先來看傳統的釋“(墜)”之說爲什麽不可信。從字形來講,把“△”釋爲“”的根據是很薄弱的。上舉諸形雖然與“”同樣都从“豕”,但顯然並不从“八”。真正上部从“八”的“”字在現所見古文字資料中最早見於戰國文字,參看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下冊1225~122

6、6頁,中華書局,1998年9月。西周金文中有幾個字形舊釋爲从“”,皆不可信,詳後文。另外,《殷墟甲骨刻辭類纂》第623頁1617號字頭爲上从“八”形下从“豕”的形,似乎容易使人覺得跟“”字有關係。按其下僅收兩條卜辭,李宗焜先生已經指出,其所收《甲骨文合集》(以下簡稱《合集》)7653實爲“”字的殘文,10863正實爲“”字之有缺筆者。見李宗焜:《〈殷虛甲骨刻辭類纂〉刪正》,《大陸雜誌》第九十四卷第6期,第247頁,1997年6月15日。又李宗焜:《“《殷虛甲骨刻辭類纂》刪正”補說》,《龍宇純先生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臺灣學生書局,222~223頁,2002年11月。與西周春秋金文中的

7、“△”字在形體上缺乏必然聯係和演變的中間環節。不少人認爲△字象豕喙形的“”左右分開,就成爲“”上部所从的左右相背的兩筆“八”。這種假設在古文字中其實找不到絲毫積極證據。不過平心而論,釋△爲“”的意見之所以爲研究者所普遍接受,恐怕主要不在於字形上有多少證據,而是因爲“”讀爲“隊(墜)”很直捷。古書中“隊(墜)”大多爲“隕墜”、“墜落”、“失墜”意,在上舉諸銘中,“△”解釋爲“失墜”文意似乎很通順。這大概也正是有的學者不把△字釋爲“”,但仍然同意將它讀爲“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