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4097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基于工学结合制定高职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职业教育论文题目:基于工学结合制定高职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从高职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意义,结合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化工技术类专业进行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对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了研究,并就“化学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
2、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而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制定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1]。本文立足于我院化学工程系进行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探讨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意义、思路和内容。 一、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意义 (一)现行高职教学大纲存在弊端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一直沿用教学大纲的提法,课程标准这个术语只是近
3、年来才开始涉及。教学大纲作为教学指导性文件,具体规定了学科知识的范围、目的、任务、深度、体系和结构、教学时间以及教学法上的具体要求,但由于规定的过于具体细致,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不利于发挥教师教学积极性;教学大纲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参与性,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大纲的评价侧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能力是第一位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单一
4、的结果评价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无法很好地反映出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现行教学大纲的弊端就凸现出来,其目标、要求和蕴涵的教育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 (二)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意义 1.修订课程标准的必要性。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职业学院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范,包括课
5、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框架和课程实施建议等内容。它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课程标准对比教学大纲,从课程实施的进程出发,除强调对知识的了解、理解和应用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对培养全面素质发展、富有创造力的青年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课程标准有利于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对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提出实施建议,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
6、学先后顺序等问题做出硬性的、统一的规定,给教师教学留出了足够的创造性空间,便于教师不断学习学科新知识,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创造性地开展教学[2];另外,课程标准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的统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符合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2.课程标准开发中融入工学结合理念的意义。工学结合强调把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它重视工作过程中实践体验的习得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认知基础的奠定
7、,在工作过程中的直接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是书本间接知识学习的有利补充,它符合人类最初的由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这一类群体比较有效的认知方式[3]。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美、德、澳、加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受到广泛推广。德国的“双元制”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起职业教育的培养任务。我院“2+1”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德国“双元制”与太仓本地区域优势及经济形势相结合,实现了双元制的本土化,提高了办学水平。 二、工
8、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 (一)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原则 1.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基础的原则。课程的设置与开发,要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根据职业资格标准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我系通过对化工企业生产活动进行深入的职业分析,将化学检验工、化工试验工、化工操作工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中,坚持以职业活动为指导。 2.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合作之路”,因此,课程的内容设计应紧密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