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水力课程设计:反应堆热工设计

热工水力课程设计:反应堆热工设计

ID:18636711

大小:299.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9-19

热工水力课程设计:反应堆热工设计_第1页
热工水力课程设计:反应堆热工设计_第2页
热工水力课程设计:反应堆热工设计_第3页
热工水力课程设计:反应堆热工设计_第4页
热工水力课程设计:反应堆热工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工水力课程设计:反应堆热工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热工水力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学号: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指导老师:一、热工水力设计概述反应堆热工设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既安全可靠又经济的堆芯输热系统。对于反应堆热工设计,尤其是对动力堆,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要求在整个寿期内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能适应启动、功率调节和停堆等功率变化,要保证在一般事故工况下堆芯不会遭到破坏,甚至在最严重的工况下,也要保证堆芯的放射性物质不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去。要使反应堆安全,对于堆芯设计的要求有:1堆芯功率分布应尽量均匀,以便使堆芯铀最大的功率输出2尽量减少堆内不必要的中子吸收材料,以提高中子经济性3有最佳的冷却剂流量分配

2、和最小的流动阻力。反应堆热工设计的涉及面很广,它不但与反应堆本体的其他方面诸如堆物理、堆结构、堆材料和堆控制等的设计有关,而且还和一、二回路系统的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反应堆热工设计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就是要在堆型和进行热工所必须的条件已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热工水力计算和一、二回路热工参数最优选择,确定在额定功率下为满足反应堆安全要求所必须的堆芯燃料元件的总传热面积、燃料元件的几何尺寸以及冷却剂的流速(流量)、温度和压力等,使堆芯在热工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指标。在进行反应堆热工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确定的前提为:(1)根据所设计堆的用途和特殊

3、要求(如尺寸、重量等的限制)选定堆型,确定所用的核燃料、冷却剂、慢化剂和结构材料等的种类;(2)反应堆的热功率、堆芯功率分布不均匀系数和水铀比允许的变化范围;(3)燃料元件的形状、它在堆芯内的分布方式以及栅距允许变化的范围;(4)二回路对一回路冷却剂热工参数的要求;(5)冷却剂流过堆芯的流程以及堆芯进口处冷却剂流量的分配情况。在设计反应堆冷却系统时,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的堆型,预先规定了热工设计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就称为堆的热工设计准则,反应堆在整个运行寿期内,不论是处于稳态工况,还是处于预期的事故工况,它的热工参数都必须

4、满足这个热工设计准则。堆的热工设计准则,不但是堆的热工设计依据,而且也是安全保护系统设计的原始条件;除此之外,它还是制定安全运行规程的出发点。热工设计准则的内容,不但随堆型而不同,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堆设计与运行经验的积累以及堆用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艺的改进而变化。以压水动力堆为例,目前压水动力堆设计中所规定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1)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应低于其他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内构件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除堆芯余热;(4

5、)在稳态额定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性。在热工设计中,通常是通过平均通道(平均管)可以估算堆芯的总功率,而热通道(热管)则是堆芯中轴向功率最高的通道,通过它确定堆芯功率的上限,热点是堆芯中温度最高的点,代表堆芯热量密度最大的点,通过这个点来确定DNBR二、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1、深入理解压水堆热工设计准则;1、深入理解単通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了平均通道(平均管)、热通道(热管)、热点等在反应堆设计中的应用;2、掌握堆芯焓场的计算并求出体现在反应堆安全性的主要参数:烧毁比DNBR,最小烧毁比MDN

6、BR,燃料元件中心温度及其最高温度,包壳表面温度及其最高温度等;3、求出体现反应堆先进性的主要参数:堆芯流量功率比,堆芯功率密度,燃料元件平均热流密度(热通量),最大热流密度,冷却剂平均流速,冷却剂出口温度等;4、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压水堆热工校核的具体工具;5、掌握压降的计算;6、掌握单相及沸腾时的传热计算。三、设计任务某压水反应堆的冷却剂和慢化剂都是水,用二氧化铀作燃料,Zr-4作燃料包壳材料。燃料组件无盒壁,燃料元件为棒状,正方形排列,已知以下参数:系统压力P15.8MPa堆芯输出个功率Nt1820MW冷却剂总流量W32100t/h反应堆进

7、口温度fin287℃堆芯高度L3.66m燃料组件数m121燃料组件形式n0xn017x17每个组件燃料棒数n265燃料包壳外径dcs9.5mm燃料包壳内径dci8.60mm燃料包壳厚度δc0.57mm燃料芯块直径du8.19mm燃料棒间距(栅距)s12.6mm两个组件间的水隙δ0.8mmUO2芯块密度95%理论密度旁流系数5%燃料元件发热占总发热的份额Fa97.4%径向热管因子1.35轴向热管因子1.528局部峰核热管因子1.11热流量核热点因子2.29流量工程热点因子1.03焓升工程热管因子(未计入交混因子)1.085交混因子0.95焓升核热管

8、因子1.35堆芯入口局部阻力系数Kin0.75堆芯出口局部阻力系数Kout1.0堆芯定位隔架局部阻力系数Kgr1.05将堆芯自下而上分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