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抽油机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ID:18632510

大小:14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0

抽油机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_第1页
抽油机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_第2页
抽油机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_第3页
抽油机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_第4页
抽油机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抽油机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抽油机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抽油机是把地层中的石油提升到地面最重要的机械设备,发展新技术,节能降耗,挖潜增效是油田开发永恒的主题,也是抽油机技术发展的方向。文章通过抽油机分类和发展历程分析,叙述了抽油机技术发展的特点,剖析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通过对比抽油机制造企业的产品规范、用电节能情况,结合目前我国能源供求状况和油田生产实际情况,指出抽油机技术将向无游梁、低功耗、通用系列化、智能化、高适应模块化方向发展。关键词:抽油机;历史与现状;节能;发展趋势抽油机是有杆抽油系统中最主要举升设备。根据是否有游梁,可分为游梁式抽油机和

2、无游梁式抽油机[1]。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和不断的改进创新,抽油机不管是结构形式还是在使用功能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对原油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对油田深度开采的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抽油机技术发展的速度,催生出多种类型。本文总结国内抽油机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趋势,以期为抽油机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一、抽油机分类和发展主要特点20世纪50年代,我国主要以进口前苏联CKH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为主,修配为辅。60~70年代,在仿前苏联的基础上制造出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1975年后制定并完善了国产抽油机

3、技术标准,80年代起实现了抽油机全部国产化,不仅满足自给,而且部分出口[2]。据统计[3],我国的机械采油井占油井总数的90%以上,其中,由抽油机—抽油机杆—抽油机泵组成的三抽井占80%左右,产量占75%以上。抽油机主要制造厂有十几家,三十多种规格,产品类型已经多样化,主要以游梁式抽油机为主,约占抽油机总数的98%~99%。我国现有6大类共45种新型抽油机,同时每年约有30种新型抽油机专利,10多种新试制抽油机,并已形成了系列,基本上满足了陆地油田开采的需要[2]。根据抽油机结构特点,可分为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式抽油机。其中,游梁式

4、抽油机又可分为常规型、适应型、节能型和自动型;无游梁式抽油机又可分为低矮型、滚筒型、塔架型、增程型和缸体型。根据油井深度对冲程的要求,可分为常规冲程抽油机和长冲程抽油机。在长冲程抽油机中,有增大冲程游梁式抽油机和卧式长冲程无游梁抽油机。根据驱动方式,抽油机分为普通异步电机驱动型、变压异步电机驱动型、大转差率电机驱动型、超过转差率电机驱动型、天然气发动机驱动型以及柴油机驱动型等。近年来,抽油机发展的主要特点:增强了可靠性、经济性、适应性;降低工作载荷变化范围和形式,改善了工作性能,运转更加平稳;工作效率更高,更加节能;在减小体积和整体

5、质量的同时,扩大了使用范围,降低了对工作环境的要求;采用智能模块化设计,提高了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加强了远程控制和自动监测能力。自问世以来,游梁式抽油机一直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可靠耐用、制造维修成本低、技术成熟。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规范标准,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体积庞大、系统效率低、能耗高。虽然经过多方面改进,游梁式抽油机在有杆抽油泵全系统的总效率在国内一般地区只有12%~23%,先进地区至今也不到30%。美国的常规型抽油机系统效率较高,但也仅有46%[4]。近年来,开发了多种游梁式

6、新机型,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弱点,提高了电能利用率和载荷提升能力。但是平衡效果没有根本改善、加速度高、载荷大,降低了有效载荷利用程度和抽油机使用寿命。因此,新型无游梁式抽油机一直具有非常诱人的发展潜力,每年都会有新机型出现。传统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和不足也随之出现,普遍可靠度不高、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有一定限制、标准规格参差不齐、维修比较麻烦。另外,抽油机工作环境十分恶劣,而且是连续运转,无人监护。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普遍推广应用能力不强,大多只在局部地区试验性应用。二、抽油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中后期水淹井、稠油井增多,开采难度加

7、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各主要油田相继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为确保高效生产,对抽油机的要求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急需采用长冲程抽油机,以增加油井的产液量;二是为了降低油井的单位生产成本,对抽油机的节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金融界网2009年8月报道,大庆油田自上世纪末,开始出现储量和产量双递减的状况,储量替补率小于1,这标志着它已进入稳产阶段的后期。1990~2003年,平均递减率为0.85%;2000~2003年为2.34%,但2003年总产量仍达到4840×104t。如果按“有计划减产”的预期,2010年其产量将为3000×1

8、04t。2003~2010年,平均年减产330.3×104t,年递减率7.84%。随着油田中后期采出程度的加深,油井含水量逐渐上升,动液面不断下降,出现水淹甚至强水淹现象。在维持稳定的产量情况下,产液量要求相应加大。水驱采油是油田中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