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2447
大小:3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关于高职学生的择业倾向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职业教育论文题目:关于高职学生的择业倾向探析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摘要:分析北京地区高职学生就业预期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高职学生具有愿意在北京市区和政府主导型单位工作、渴望成为白领或自己当老板的择业倾向。这些倾向与我国劳动力实现就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不相吻合。为此,高职院校应从深化就业形势的分析与教育、加强职业认知与职业认同教育和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三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促进高职学生理性择业和顺利就业。 论文关键词:择业倾向;高职学生;教育引导 择业倾
2、向会影响就业行为,进而影响到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当前,出生于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的20世纪90年代的“90后”已成为高职学生的主体。相比其他年龄段的人,“90后”的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化,他们在树立人生目标时,更多考虑的是“务实”而非“务虚”、更多采纳“现实主义”而非“理想主义”。那么,“90后”的这种价值取向是否影响到了其就业选择?“90后”的高职学生具有怎样的就业期望?其在就业选择时有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如果有的话,那么其主要的倾向是什么?这些倾向与我国劳动力实现就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否吻合?针对这些问题,2011年10-11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
3、点项目“就业匹配与大学生就业促进”课题组对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首钢工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开展了相关调查,获得有效样本共计373份。下面将着重通过高职学生在求职时必须面对的三大选择,即“到哪里(地区)就业”、“选择什么单位就业”、“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分析当前高职学生择业倾向的群体特征,研究其择业方向、价值追求和职业定位等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择业倾向状况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高职学生的就业预期有明显的地域倾向、单位倾向和职业倾向。 (一)地域倾向:不愿离开北京市区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本次调查主要考察高职学生到京郊、外
4、地或西部地区就业的意愿,设计的问题是:“如果北京市区就业困难,你对去京郊、外地或西部地区就业能否接受?”统计结果显示,只有26.8%的高职学生“乐于接受”,53.4%的高职学生表示“在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而19.8%的高职学生则“坚决不接受”。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坚决不接受”的高职学生中,北京本地城镇户口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71.9%。这说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特别是北京本地城镇户口的学生在择业区域方面更多地考虑在北京市区而不愿意到京郊、外地或西部地区就业。 (二)单位倾向:青睐政府主导型单位 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在薪资待遇、晋升机会和文化氛
5、围等方面的差异较大,故就业的单位类型选择就成为高职毕业生择业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结果表明,首选大型国有企业就业的高职学生最多,占到33.2%;首选到政府机关就业的高职学生数量位居其次,占到29.5%;首选外企或合资企业就业的高职学生占19.6%;首选事业单位就业的高职学生占6.7%,而仅有2.1%的人首选民营企业就业。此外,选择自己创业和尚未考虑好的各占4.8%和4.1%。综合来看,高达69.4%的高职学生首选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政府主导型的单位就业,这说明政府主导型单位受到高职学生的特别青睐。同时,外资或合资企业对于高职学生也有一定
6、的吸引力,但民营企业并不为高职学生所看好。 (三)职业倾向:希望成为白领或自己当老板 不同的职业拥有不同的工作环境、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目前的这些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是如何预期的呢?调查结果显示,39.7%的高职学生希望自己成为白领;28.7%的高职学生希望自己创业当老板,两者相加比例高达68.4%;而只有14.2%的高职学生志愿成为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专家,仅有10.7%的高职学生志向在于当高级蓝领,还有4.6%的高职学生尚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选择“其他”的占2.1%。可见,在大多数高职学生的观念中,成为白领与自己当老板是未来职业的理
7、想选择。 二、高职学生择业倾向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见,高职学生具有愿意在大城市(市区)和政府主导型单位工作、渴望成为白领或自己当老板的择业倾向。这充分反映了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他们倾向于选择发展机会多、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人文环境和生活条件好、收入稳定、工作有保障、职业声望和地位高的工作。尽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职学生的这些择业倾向都符合预期成本和收益比较下的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高职学生的这些择业倾向反映了其在就业意向与职业定位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必将导致他们求职过程中的摩擦性困难增加,职业搜寻过程延长,求职费用
8、与招聘成本加大。如果不及时予以引导和优化,将来甚至会造成高职学生“有业不就”的局面。 (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