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升平署遗存档案

清-升平署遗存档案

ID:18619498

大小:88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19

清-升平署遗存档案_第1页
清-升平署遗存档案_第2页
清-升平署遗存档案_第3页
清-升平署遗存档案_第4页
清-升平署遗存档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升平署遗存档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升平署遗存档案中国国家图书馆好似一座蕴藏量丰富的文化宝藏,至今它还有不少稀世矿产藏在深闺人未识,升平署档案资料就是其中有待开发、有待利用的一笔国之瑰宝。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升平署资料,大概有91包、1805种。这些档案已经比较残破了,所以作为北京图书馆来讲,为了发挥这些档案的作用,在70、80年代进行了整理工作。第一步的整理工作是在图书馆修复组,用整旧如旧的方法把它修复出来;第二步是在1985年以后由善本组对这批档案进行整理和编目。所以我们现在知道,里面有300多种剧本,还有一些档案。档案的名目,是1985年以后整理出来的。但是这批档案,因为它没有正式编目,所

2、以现在还无法为社会所利用。升平署是清朝伺候皇帝皇后看戏的1个机构。升平署的总管是太监,升平署属于内务府管,是内务府下属的一个单位。皇帝太后看戏有意思的是,清朝皇帝大多喜爱看戏,康熙皇帝是头一个戏迷。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他来到江南名城苏州以后,第一个晚上就1口气看了20出昆曲;第二天起身之后又接着看戏,一直看到中午才上虎丘山。时隔20年之后,康熙皇帝又一次南巡,他在扬州一连看了好几场戏,而且每次宴会都要安排戏班演唱。正因为康熙皇帝有听戏的喜好,导致官府里私养戏班的风气愈演愈烈。其实康熙皇帝不是不知道沉溺于看戏会延误国家大事的,所以他曾下令:在满族聚

3、居的内城不准设立戏园,而且严禁族人上戏园看戏。雍正皇帝即位之后自然也少不了娱乐。但是雍正皇帝还是在禁令中名为规定:除了节令喜庆之时,官员可以在家中看戏之外,禁止官府和私宅收养戏班。雍正之后是乾隆。始终以祖父康熙皇帝为榜样的乾隆皇帝更是一大戏迷。在乾隆之前,宫廷演的大多是折子戏。从乾隆开始,清宫大戏应运而生了。乾隆皇帝让御用文人编撰了好几台连台本戏。比如:把目连救母的故事编成剧本《劝善金科》,把三国演义的故事编成《鼎峙春秋》,把唐僧西域取经的故事编成《升平宝筏》。有了连台本戏,宫廷演戏也就越来越频繁了。乾隆皇帝身后,慈禧太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超级戏迷。慈禧太后爱听

4、京戏这在升平署档案中是有记载的。慈禧太后早在修建颐和园的时候,就让样式雷世家设计了德和园大戏台,慈禧太后在这里看了13年的戏,剧目多达200出。慈禧太后住在颐和园的日子比紫禁城要多得多。在颐和园里,她通常听政在仁寿殿,居住在乐寿堂,听戏在德和园。据清宫档案记载:慈禧每天按时起床,由太监伺候她梳洗,然后批阅奏折,再去仁寿殿传见大臣;听政之后回到乐寿堂吃饭、吃水果,饭后她照例去长廊散步,太监和轿子跟随在后头;散步完以后就睡个午觉,醒来之后有时候是画画消遣,有时就是听戏。演戏要有戏台。戏剧最初来自民间,是民众举行祭祀或娱乐的一种方式,所以古老的戏台有的就在广场、就在

5、河边、就在庙宇。历朝历代也有召民间艺人进宫演戏的,但是在宫廷里正式建造戏台则是清代的事了,而其中十有八九的戏台是乾隆年间兴建的。紫禁城里最大的戏台就是畅音阁,是三层的,看戏的地方叫阅是楼。颐和园的德和园、一层的戏台淑芳斋,都是能演戏的地方。通常戏台是单层的,高7-8米。清代宫廷的三层大戏台高度有20多米,轩昂挺拔、富丽雄伟。三层大戏台在清宫中有四座。一是宁寿宫畅音阁,二是颐和园德和园大戏台,三是圆明园同乐园中清音阁,四是避暑山庄福寿园中的清音阁。内侍太监分别称避暑山庄的清音阁为大爷,称宁寿宫畅音阁为二爷,称圆明园清音阁为三爷。其中二爷还幸存到了如今,大爷和三爷

6、均已无存了。宁寿宫畅音阁宁寿宫畅音阁戏台的对面是阅是楼,那是皇帝看戏的地方。皇帝、皇后看戏的御座是很高的,至少要跟戏台持平。为什么呢?这关系到封建君臣的名分,好比慈禧太后坐火车,不允许火车头在她的前头跑。同样慈禧太后看戏,她的位子也不能比戏子低。这一来,苦了陪慈禧太后看戏的那些大臣们,因为慈禧太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憋得有烟瘾的大臣们无法吸食鸦片,只好涕泪横流。阅是楼清代演戏遇上国丧就不准再演了。要是皇帝死了或是皇太后死了,有大丧,就是27个月不演戏。时间长达27个月不能唱戏,艺人是难以维持生计的。怎么办呢?他们迫不得已走进茶楼酒馆,先是打坐卖唱,逐渐设场子献艺

7、,于是戏园应运而生了。当然也有等级之分。上流人士聚会看戏的叫戏庄,一般市民看戏的、带有茶楼性质的才是戏园。民间戏园与宫廷戏台自然有天壤之别。自清代中叶起,戏园在各大城市兴起。北京的几大戏园集中在正阳门外大栅栏一带。上海的戏园集中在城隍庙和公共租界。南京的戏园大多在夫子庙的秦淮河。在北京流传一句话:六大名班,九门轮转。著名的戏班终年离不开繁华的前门闹市区,差一点的戏班就要到阜城门阜城园、朝阳门的芳草园、德胜门的德胜园、崇文门的广兴园之间轮换演出。听过侯宝林相声的人对老戏园留下一种生动的印象,跑堂的、扔毛巾的、卖小吃的、捧角的,都在戏园里喧闹,这种现象在宫廷演戏的

8、时候是看不到的。广和楼戏园宫里演戏不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