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报告文学的写作2.doc

93报告文学的写作2.doc

ID:18614808

大小:57.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9-19

93报告文学的写作2.doc_第1页
93报告文学的写作2.doc_第2页
93报告文学的写作2.doc_第3页
93报告文学的写作2.doc_第4页
93报告文学的写作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93报告文学的写作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报告文学与“亚报告文学”已成为20世纪全球主流文学倾向。这是我们梳理包括中国新时期文学在内的世界文学线团时不能不正视的事实。我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紧紧扣住时代脉搏,大胆突破既定条框,毫不迟疑地报道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以其不断发展的话语空间和日益激越的文本活力与小说、影视等艺术形态并驾齐驱,而且一度遥遥领先。  一、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主题:改变性救赎主题  救赎意识本质上是苦难意识、忧患意识以及建立其上的参与和变革意识。新时期报告文学正是在与自然、灵魂、文化等对话中达成了多向救赎性。 1、

2、天人矛盾的自然的救赎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利用自然,是人类始终不渝的追求。但直到今天,人们似乎才清醒地意识到,改造与驾驭自然的最高境界,便是最大限度地争取与之互利互惠,和谐共处。  问题在于,随着都市化、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需求日趋膨胀,更多的人变得急功近利,因而导致人类对自然属性的严重误读,自觉不自觉地扭曲了生存环境,甚至开始了不计后果的野蛮掠夺,加剧了天人矛盾。新时期报告文学敏锐地捕捉来自自然界的种种显在或隐性提示,并迅捷而直率地发出预警和规谏。这种醒世与劝谕功能,使

3、报告文学再次走在新时期文学的前列。沙青等首先感受到大自然的沉重呼吸,在《北京失去平衡》中,就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严酷现实作了冷峻思考。岳非丘的《只有一条长江》对长江流域日趋严重的污染问题提出严正警告。郭传火《汪洋中的安徽》对水灾的忧戚,雷收麦《红色的警告》和杨民青等《大兴安岭大火灾》对火灾的追问,以及《西部在移民》之类的作品,无不表现出对于人类生存依据及现实境况的守护意识和忧愤心态。鉴于阳光和月光下的砍伐之声遍布中国的每一个角落的可怕事实,《伐木者,醒来!》的作者悲怆万分。这种关于人口、环境及资源问题的凝

4、重审视,显然是地球意识及终极关怀普遍增强和深化的结果。西北沙暴、华北泥雨、沿海赤潮等异常态势,已经表明新时期报告文学关于天人矛盾的调解努力绝非多余。  在新时期自然救赎型报告文学作品中,还体现了开发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未来眼光与拓新精神。这类作品,胸怀全球,极目未来,超越性企图更为明显。《沙海壮举》、《塔克拉玛干:生命的辉煌》等作品,显示了人类进军沙漠的信心和能力。《挺进公海》、《冰海沉船》等则宣告了科学认识海洋与合理开发南极时代的到来。如《冰海沉船 》,真实而艺术地报告了人类征服南极途中的悲壮与豪迈,具

5、有浓烈的生命意味。蒋家伦以非凡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于冰海脱险,用中英文写出《南极微型浮游生物的研究》 、《南极爱丽丝海峡、鲍顿湖浮游植物的研究》、《南极近岸附着硅藻季节变化及生态 》等论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类接近自然、开发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壮丽乐章。   二、反映社会不良现象,实行灵魂的救赎  随着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不可避免地生发了若干侵蚀人类灵魂的丑恶现象,亦即社会的“后窗 ”现象。新时期报告文学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揭露不良社会现象的重担,进行了灵魂的救赎。  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灵魂救赎是诚挚、全面

6、和富有深度的。大凡生活中一切非健康、反进步以及违背现代生命理念的思想做派,都被纳入报告视野予以放大,以求准确诊断并获取疗救上的最佳效果。自《哥德巴赫猜想》始,这种救赎工程就正式启动了。继之而来的《命运》、《线》、《正气歌》、《划破夜幕的陨星》以及《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祖国高于一切》、《橘》、《胡杨泪》等作品,站在民族和历史的高度,从知识分子的特殊角度对那个人不为人的异化年代进行了整体反思。作家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对曾经有过、现未绝迹、将来或许还会有的反人性、非人道以及肆意践踏真理的丑恶行径,作了无情的挞伐,

7、表达了对理想、道义和良知的强烈吁求。《沂蒙九章》、《山苍苍,水茫茫》、《忧患八千万》、《中国:与贫困决战》、《红土地上大决战》等,将贫困与温饱作为重大社会问题予以检视,写出了普通人的生命状态与价值追求,民本情怀尤显炽烈。《人妖之间》、《一枕铜官梦》、《毕竟东流去》、《检查官汤铁头》、《无声的浩歌》、《勇士:历史的新时期需要你!》、《失控的权力》、《岭南虎的毁灭》、《弥天大谎的破灭》、《没有家园的灵魂》等反腐“文告”,汇成浩荡的“反贪风暴”,把新的历史条件下腐败与反腐败话题纳入批判日程,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

8、,表达了有能力逐步解决问题的必胜信念 。  显然,上述作品的“类经典”效果,取决于题材选择的时代性和典型性,同时与作家的洞察力、社会勇气和人性深度密不可分,因而能够引发广泛共鸣,产生强烈的社会轰动效应。  三、文化的救赎  现今许多人的情绪肤浅地沉湎于既有的科技文明和暂时的成功,而缺乏内在的清醒和迎接未来的准备。假如不能面向未来,居安思危,灾难就可能临头。 这种反思中的危机意识,在我国新时期报告文学中得到了强化。 一大批知识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