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08825
大小:19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9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习题 理(无解答)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邵武七中2016—2017学年(上)期中试卷高二生物(理)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填至下页试卷的答题卡内★每小题2分,共70分)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A.体液 B.细胞内液 C.消化液 D.细胞外液2.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家兔B.鱼类C.鸟类D.草履虫3.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
2、质4.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A.淋巴B.淋巴和组织液C.血浆和组织液D.血浆和淋巴6.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B细胞B.T细胞C.效应B细胞D.效应T细胞7.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C.正常
3、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8.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组织液增加 B.组织液减少C.血浆量增加 D.淋巴减少()9.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形成Na2CO3排出体外8C.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很快排出体内10.下
4、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液、B液和C液三者间联系表达正确的是11.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A.促甲状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生长激素12.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④影响渴觉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13.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该物质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
5、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A.血流自动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1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15.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16.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比较缓慢B.比较广泛C.时间比较长D.迅速
6、准确17.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18.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 B.自身免疫 C.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819.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体温
7、调节的中枢,也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以促进合成e激素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⑥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20.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体液大量流失 B.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C.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D.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21.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A.血浆
8、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22.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是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