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79323
大小:213.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9-19
《辩证论治概述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辨证论治概述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主讲:李展定义1、辨证——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定义辨证的所反映的内容:(1)疾病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征象,是中医认识疾病的主要客观依据。(2)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3)反映机体自身调控抗病能力。(4)反映机体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5)为治疗提供正确的方向。定义2、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对病证具体施治的过程。3、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疗疾病的
2、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及精华所在,其过程就是中医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是中医指导临床工作的基本法则。辨证论治体系的发展史辨证论治体系形成和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1、理论基础的奠定。2、辨证论治体系的创立。3、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辨证论治体系具体内容1、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2、辨证纲领。3、辨证基础。4、辨证内容。5、防治原则。6、基本治疗方法。7、防治手段。辨证论治体系具体内容例1-1(1)通过四诊收集有关资料:患者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口微渴、或有咽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2)分析综合判断为:风热表证(3)治法:辛凉解
3、表(4)选方施治:银翘散辨证论治体系具体内容解释说明 1、诊察:运用四诊等手段,诊察疾病的证候或信息。2、辨证:(1)辨病因——探求疾病发生的原因。(2)辨病位——确定病变发生的部位。(3)辨病性——分清疾病的性质。辨证论治体系具体内容(4)辨病情——即病情的轻重深浅。(5)辨病势——认识疾病发展和演变趋势。(6)辨标本——即属标病或本病,它们的关系如何。(7)辨病机——分析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的机制或机理。(8)辨病证——在病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病名和证名的诊断。辨证论治体系具体内容3、论治:(1)方法——根据诊断,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2)选方——根据治法,选择组织
4、恰当的中药方剂、针灸俞穴等。(3)遣药。第二节辨证论治的特性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是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表现出来的证不同,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例1—2风寒——辛温解表感冒风热——辛凉解表暑湿——解表化湿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病机,表现为相同的证,则应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例1—3久痢、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中气下陷→升提中气→补中益气丸。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例1—4头痛、心悸、痛经、闭经、右胁痛、痹证→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强调个体特异性辨证论治十分重视人、病、证三
5、者的关系,强调因人、困病、因证而异。其内容主要包括:(1)发病原因(2)发病经过(3)目前的表现(4)发病的时间(5)发病的地区强调个体特异性(6)、患者自身特点——年龄:幼、成、老。性别:男、女。体质:强、弱。习俗:本人的生活习惯及风俗。季节:春、夏、秋、冬的变化。气候:晴、雨、阴等。恒动变化的观点恒动观点: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恒动变化的观点同一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表现出不同的证,表明证具有运动和变化的特点。故强调:1、动态地辨析疾病。2、证变则治变,药随证出,随证施治。第三节辨证与辨病的关系定义症:即
6、症状。指由患者自身察觉到各种异常感觉,或由医生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机体病理变化的各种外部表现。如——头痛、发热、出汗、咳嗽等。定义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搜集来的各种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而得出的诊断性结论。如——虚证、实证、热证、寒证。定义病:是对在病史上或临床表现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不因患者或地区的差异而改变的一组临床表现的病名。如——秋燥、痢疾、肺痈、膨胀、中风等。症与证的关系1、首先两者都是致病因子作用所致。2、其次是两者的意义不同。症与证的关系3、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证候则是疾病的本质反映。病与证的关系1、病是由一个个互相关联的证构成的。2、病是对疾病全过程基本矛盾的概括
7、,而证则是对疾病过程某一阶段主要矛盾的概括。辨证与辨病的关系1、辨证就是将四诊所获得的有关资料,概括和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而辨病就是辨别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与辨病的关系2、中医诊治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两者互相结合。3、只辨证而不辨病,势对疾病的病理变化和治疗缺乏全局性的观念;只辨病而不辨证,则对疾病各阶段的发展变化,不能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辨证与辨病的关系例1—5风寒表证(恶寒重、无汗、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感冒(发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