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7787
大小:88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1-13
《林散之草书《孟浩然 春晓》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林散之草书《孟浩然春晓》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王罡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60岁开始专攻草
2、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
3、翁。”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赏析提要:林散之的草书被称为“林体”。“林体”的基本特征有四:瘦劲圆涩,璀灿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再概括就是4个字:瘦劲飘逸。草书《孟浩然春晓》是典型的“林体”,字字力可扛鼎,是难得的精品之作。作品先后3次权威出版,与已出版的同样内容的作品相比,此作更为精到。林散之先生的草书,有的人简称为“散草”,有的人叫“林体”,还有的人称之为“林草”、“林书”。综合大多数人的观点,称“林体”更好一
4、些。其理由有二:一是按照习俗,二是方便传承。如毛泽东的草书叫“毛体”,颜真卿的楷书叫“颜体”,柳公权的楷书称“柳体”。如果称“散草”等,相对来说不便普及,不懂书法的人容易产生歧义。如果对“林体”草书进行定性分析、概括提炼,吸收马鸿增、庄希祖、衡正安、王冬龄、郑必宽等诸贤对“林体”的研究成果,就会发现“林体”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瘦劲圆涩。主要说的是林散之先生的用笔。笔笔中锋,线条瘦劲,圆中有方,方中见圆,柔中有刚,遒健雄浑,力透纸背,牵丝引带,字字相连,以及生宣纸和长锋羊毫笔的选用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效果。二是璀灿华
5、滋。主要指林散之草书的墨法。包括墨破水、水破墨后形成枯湿浓淡的墨像,还涵盖宿墨、枯墨等。三是偏正相依。主要讲林散之草书结体布白的变化,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指林散之先生盛年大草的体态有正有偏,偏正相辅。另一层指七十年代作品中有的字是以偏为正,八十年代作品中的字是以正为主。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合在一起就是“偏正相依”。四是飘逸天成。主要从气息上分析,指林散之先生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的总和,尤指林散之先生书艺高超,人书合一,自然所为。如果对“林体”再作进一步概括,可能就是4个字:瘦劲飘逸。瘦劲主要指线条等方面,飘逸
6、大体指墨色、结体,还包括林散之的人文思想和人品等。概括“林体”的基本特征是一道难题,不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绝对,也不同于几何题的解析,通过论证,最终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只是一个大概,是一个指向。其实,林散之的草书是无法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的。有法无法,有形无形,有笔无笔,有墨无墨,有心无心。“林体”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歌。林散之草书精品《孟浩然春晓》95×29㎝朱韬宇收藏林散之长子、著名书画家林筱之在欣赏林散之草书精品《孟浩然春晓》林散之大草代表作《孟浩然春晓》,立轴,1
7、978年创作,尺寸为95×29㎝,约3平方尺。落款是林散耳,印有“江上老人”(白文)、“大年”(朱文)。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裱工精细,品相十品。正文内容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林散之草书精品《孟浩然春晓》(局部)这幅大草全面再现了“林体”的基本特征,是典型的“林体”。首先看用笔。“春”、“夜”等字是笔笔中锋,线条坚挺。“晓”中的牵丝细而圆,有一种弧度美,没有几十年的功力是写不出来的。“来”最后一个笔画、“风”的第一个笔画是方笔。“不觉”、“风雨”、“落知多少”是字字相
8、连。其次看用墨。“春眠”、“啼”是浓墨,“少”是枯笔,枯中有润,浓淡相宜。“燥裂秋风,润含春雨”。再次看布白。“声”字上半部分密不透风,下半部分疏可走马。“知”和“多”偏正相依,或密或疏,左升右缩。行与行之间互相避让,行气线上直下曲,彼此照应,落款与正文配合得体,毫无摆布之意。最后看气息。通篇行笔流畅,鲜活自然,极具动感,充满了书卷之气、山林之气、庙堂之气,是一件不可多见的精品力作。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