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杉——西夏文《华严大疏演义钞》注释书刻本残片两叶(修改稿)

高山杉——西夏文《华严大疏演义钞》注释书刻本残片两叶(修改稿)

ID:18564315

大小:30.96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8

高山杉——西夏文《华严大疏演义钞》注释书刻本残片两叶(修改稿)_第1页
高山杉——西夏文《华严大疏演义钞》注释书刻本残片两叶(修改稿)_第2页
高山杉——西夏文《华严大疏演义钞》注释书刻本残片两叶(修改稿)_第3页
高山杉——西夏文《华严大疏演义钞》注释书刻本残片两叶(修改稿)_第4页
高山杉——西夏文《华严大疏演义钞》注释书刻本残片两叶(修改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山杉——西夏文《华严大疏演义钞》注释书刻本残片两叶(修改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夏文《华严大疏演义钞》注释书刻本残片两叶高山杉贺兰山山嘴沟石窟二号窟出土的第十七种西夏文佛典刻本,共两叶残片,编号K2:141和K2:214,均为蝴蝶装,并有朱笔点读记号。整理者孙昌盛先生作了初步译释,将其定为“藏传佛经”或“译自藏文的藏传佛教文献”(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2007a:106—108;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2007b:图版一〇四、一〇五)。从残片中出现的“十门”、“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具德门”等词语来看,其实更像是汉地华严宗的某种著述。现将这两叶残片逐字录出,每字下方系以汉文单字对译,缺字和无法确定的残字以方框表示。格助词不能用单字翻译时,以“助”字代替。K2

2、:141残高21.5厘米,残宽44.4厘米,现存两个半页,四周双栏,右半页存字11行,每行最多有15字(图一):01故上下文没出是知始末究故方说善02者根本者如真于依以次第后之引生03之义由流名为此者生起次第是此04已开故彼亦妙法是疏随?者根本05摄故然真以教体为名余实如真06最中胜殊为等名钞然方下07缘从性无自如真是名助证08一切皆如如性即如如助修09□如文字助诸佛智母名诸?10说也疏11与碍不左半页存字11行,每行最多存15字(图二):12二分13助不碍14□□□□无是?佛亦性顺15智与相应以故斯碍无具前16□助遍等十门安立应义分齐?17助归此诠具门为因说故相不18取故此前

3、七门中理事摄以碍无19所说理事碍无者此与何殊答彼20碍无明此前七门通故皆事理碍21教属名何能前七门中事事碍无等义22中入令能耶答同教既名故事事碍无K2:214残高31厘米,残宽18厘米,四周双栏,仅存右半页的8行,第一行保存比较完整(最后一字为空格),从中可以看出每行原有22字(图三):01□助言是知今德具门约事理无明则一切不该者无02□□□□□疏文即圆音为等云者明门为故法无摄不03□□□□□□□□□□□然法雨皆?种法中众多解04□□□□□□□□□□□□□一切中普等事触即法05□□□□□□□□□□□□□□□□等言者余本随06□□□□□□□□□□□□□□□□等主为十方十07□□□

4、□□□□□□□□□□□□□□此眷属教亦08□□□□□□□□□□□□□□□□□□□钞二者经反复比对,这两张残片与元代苍山普瑞(生卒年不详)集于致和元年(1328)的《华严悬谈会玄记》卷三十四的部分文字(《大日本续藏经》第壹辑第十二套第三册,第263页上a5—第264页上a2;尤其是带下加线的部分)密合:[1]疏“一、以本收末”者,以内收外也,会前六门之内小乘、破相始教、立相始教所明浅近,皆名为末,同入一实本体,即凝然真如也。“二、会相显性”者,会外即内也,初义通权,会前六门小、始、终所明浅近,皆入绝待一实(后义唯实,然初义所入之如,虽非是权,但以所收之教未说即如,故通权耳)。此上

5、且依同教义释,若约圆、别之义,则前六门中,乃至圆融具德,声名句文等皆摄归无障碍真性。又下说十门融通,是知上下之文出没始末究竟方为善说。[2]钞“彼疏释云”等者,即唯识疏,彼释有二意,初约所流教释。言“由此地中”者,即第三地名发光地也,论云“成就胜定大法总持,能发无边妙慧光”,故云“三慧照大乘法”也。言“观此教法根本名胜流真如”者,约三慧观教法根本名为胜流真如,此逆推本也。言“或证此如”下,二约所说法释。以此地菩萨证此真如,得说法胜,由本胜故,末亦胜也。胜流之真如,皆依主释。初约所流教法以彰名,后约所说胜法以彰名也。[3]疏“彼宗虽不立”下,文含纵夺。若约彼宗为言则夺,彼不立随缘

6、,则无真流义。若约义纵之,以本收末,亦名如流。所以约宗则拣,约义则收者,以疏主许彼论有随缘义,但弘宗者执真如不变尔。故下疏云“唯识等亦说真如是识实性,但后释者定言不变,失于随缘,过归后辈耳”。如彼论云“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诸法实性”。既真如为识实性,明知天亲亦用如来藏而成识体,但后释论之人唯取不变,故云过归后辈也。故知此有通实之义,非一向权。不尔,何得此科云,会权入实耶?思之。[4]钞“故疏通云”等者,以根本智依真如展转引生于后得,乃至有十二分教义名为流,此即生起次第。言“此大悲”下,问:前云四法,此何说五?答:前约悲智合说故四,此约悲智开二故五,即于后得智中

7、开出故也。[5]钞“下引仁王”等者,证前疏二义中,前教法从缘无性即是真如之义也。“法本”即契经长行是也。“不诵偈”者,即伽陀孤起颂也。余如前释。言“大王如如”下,一切文字皆即如如之性,修学契顺如如,能生佛智,故此如如文字,名诸佛智母。言“乃因缘经中一义”者,以十二分皆有二义,此因缘亦有二义,一因请方说,为重法故;二因事方说,知本末故。今言“因事制戒”者,乃因缘二义中第二义也。言“界即因义”者,以本生经说昔受身,一说如来因中受身,二说弟子因中受身,故云“因义”也。[6]疏“第八理事无碍体”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