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60206
大小:1.81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09-19
《针刀减肥旧—医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陈梅博士肥胖症的针刀治疗肥胖病前言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多被认为与遗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代谢与营养不平衡等有关。肥胖病的患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迅速增长,并呈低龄化趋势,成为全球性严重影响健康的流行病。在我国,2004年10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中表明: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人数;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患病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
2、已达8.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996年上海市成人肥胖发病率为13%,儿童发病率为11%。肥胖儿童发展为成人肥胖的危险度:婴儿为14%,7岁儿童为41%,10~13岁儿童为80%。肥胖病患病率基本趋势是随年龄增加而升高,20岁以后逐渐上升,50~60年龄段达到最高,70岁以后又逐渐下降。肥胖不仅影响美观、使日常生活不便,更为严重的是常易并发多种疾病。WHO根据文献报道估计,肥胖可高度增加Ⅱ型糖尿病、胆囊疾病、血脂混乱、代谢综合征等的危险性;中度增加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骨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危险性;
3、轻度增加某些癌症、生殖激素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殖力下降和出生缺陷等疾病。2005年中国超重和肥胖人群已接近总人口的1/4,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肥胖的治疗:西药治疗取效快,减重明显,但副作用大,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反弹率高。中药治疗副作用小,反弹率低,但取效慢,疗程较长。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具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简便价廉等特点,但治疗次数较多,每次时间较长,病人常常因为工作、生活、学习繁忙而不能持之以恒。因此,寻求简便、显效、省时的减肥方法已成为迫切需要。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病因认识现代医学
4、认为肥胖病有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病是指因机体内能量摄入大于消耗,使脂肪在体内储存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病因可寻,主要与家族史、遗传因素及营养过剩有关,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我们通常所说的肥胖均指此类肥胖。脂肪组织主要由脂肪细胞、少量纤维母细胞及少量细胞间胶原物质组成。脂肪细胞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其内并不全是脂肪,而是含脂肪约80%,含水约18%,含蛋白质约2%。一般情况下,肥胖人脂肪组织比瘦人脂肪组织含水多,深部脂肪组织比皮下脂肪组织含水稍多。继发性肥胖(病理性
5、肥胖),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如下丘脑-垂体的肿瘤、炎症、创伤、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胰岛素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包括药物性肥胖。研究表明,肥胖的发生涉及饮食、代谢因素、遗传因素、分化转录因子、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激素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并非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最终导致肥胖的发生。(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双亲肥胖者,其子代肥胖的发生率高达70%-80%;单亲肥胖者,其子代的肥胖发生率约为40%-50%。肥胖基因(obesegene即ob基因),
6、ob基因的突变可导致肥胖,并首次发现瘦因子(Leptin),它是ob基因的表达产物。(2)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可调节食欲、能量的代谢。现代研究表明,下丘脑有两个调节摄食活动的区域,下丘脑外侧区(LHA)是摄食中枢,电刺激此区可使动物进食,腹内侧核(VMN)是饱食中枢,电刺激此区可使动物拒食。(3)内分泌系统肥胖病中女性多见,尤其多见于产后、绝经期后或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提示可能与雌激素有关。肥胖病者均可见血中胰岛素升高,提示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多食、肥胖。(4)其他饮食过多、不良饮食习惯(过食甜食、肉类、
7、西式快餐、零食、夜宵、喜饮酒、不吃早餐或餐次减少、狼吞虎咽或边吃边做事等)、运动不足、年龄(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职业(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孕产因素、社会因素(如生活水平提高)、疾病性肥胖、病后性肥胖(过度滋补)、药物性肥胖、体力活动突降性肥胖(如运动员)等。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治疗目前,现代医学对肥胖病的防治主要有饮食控制(包括减少摄食量和改善饮食结构)、运动以及药物治疗,这三种方法常常综合使用。其中,药物治疗作用大多是通过各种途径抑制食欲和增加能量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主要有:1.拟儿茶酚胺类递质
8、作用(拟交感作用)药物;2.拟5-羟色胺作用药物;3.同时拟上述两种作用的药物;4.中枢兴奋剂;5.激素类药物;6.脂肪酶抑制剂等。上述药物虽然都有一定的减肥作用,但都有显著的副作用。服用减肥药物导致的各种副作用,甚至死亡事故时有报道。肥胖病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全国第5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及《中药新药治疗肥胖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一、中医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形体肥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