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37616
大小:1.78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19
《【最新资料】母乳性黄疸ppt模版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母乳性黄疸breastmilkjaundice基本概念:新生儿母乳喂养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出现黄疸。分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和迟发型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分型早发型迟发型喂哺乳类母乳母乳黄疸出现时间出生后3~4天出生后6~8天黄疸高峰时间出生后5~7天出生后数周~数月黄疸消退时间——6~12周发生率:20世纪80年代:1986年Lascair报告一组新生儿黄疸胆红素>12.9mg/dl,2241例中母乳性黄疸占82.7%20世纪60年代:文献报道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约为1%~2%20世纪90年代:1999年Crofts调查3361例正常足月新生儿,127例出生后28
2、天时仍有黄疸的新生儿中125例为母乳喂养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UDPGT受抑制学说.新生儿肠-肝循环增加学说.其他:胆汁酸成分与水平,遗传因素,早产因素.UDPGT受抑制学说1.孕-3(a),20(β)-二醇:母乳中的孕-3(a),20(β)-二醇激素竞争性抑制婴儿肝脏中的UDPGT,使未结合胆红素不能转变为结合胆红素2.非酯化脂肪酸:母乳中酯酶活性很高,使母乳中三酰甘油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增多,非酯化脂肪酸可抑制婴儿肝脏中的UDPGT3.巨细胞病毒:据国内报道,迟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率达32.3%,推测巨细胞病毒能抑制婴儿肝脏中的UDPGT.新生
3、儿肠-肝循环增加学说1.喂养方式:喂养延迟,奶量不足或喂养次数减少,造成肠蠕动减慢,正常菌群建立延迟,胎粪内未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回吸收增加(早发型母乳性黄疸)2.母乳: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乳中β-GD含量高,活性强,能水解结合型胆红素,使未结合胆红素回吸收增加(迟发型母乳性黄疸)3.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能将胆红素转化为粪胆原,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母乳喂养儿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临床特点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儿多见,在生理性黄疸期内发生,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程度从轻到中度为主,血清胆红素浓度在205.2~342μmol/L(12~20mg/dl),
4、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患儿一般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肝脏不大,HBsAg阴性。临床特点不论是早发型母乳性黄疸还是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或改喂配方乳48~72h,黄疸即可明显减轻,若再开始喂哺母乳,黄疸可重新出现,但不会达到原来程度诊断目前缺乏实验室确诊手段,只能将各种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进行鉴别,还需将半乳糖血症和遗传性β-GD缺乏症等少见病逐一排除后,才能作出母乳性黄疸临床诊断,也可进行试治性诊断,对出生3天后的新生儿若血清胆红素超过205.2~256.2μmol/L(12~15mg/dl),可试停母乳,改喂配方乳3~5天,黄疸消退,胆红素降至原来水平5
5、0%以上,可考虑本病治疗:本病确诊后无需特殊治疗①鼓励乳母少量多次喂奶②随访检测血清胆红素,256.5μmol/L(15mg/dl)以上时,停母乳改喂配方乳2d以上,并可进行光疗③停喂母乳1~4d后,胆红素降低50%以上,则复喂母乳明确诊断④暂停母乳期间,宜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充分分泌预后本病愈后良好,即使继续喂母乳,黄疸也可消退,很少有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但有报道提示母乳性黄疸导致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结合本案例:支持:患儿母乳喂养史,一般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肝脏不大,头面步,胸腹部,小腿均有黄染(估计血清胆红素11.1~18.3mg/dl)不
6、支持:患儿生后12h即发现皮肤黄染进一步确诊:①测量患儿血清总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②排除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的基础上③必要时停喂母乳改用配方乳Thankyou!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