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32130
大小:5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18
《《爱 的 教 育》.doc读书交流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爱的教育》读书交流会福建省 仙游县园庄土楼小学吴淑珍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读书体会,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读书交流会,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小作品的兴趣,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4、能以“爱”为主题,写写亲身经历过的小故事。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阅读《爱的教育》一书,圈圈画画,写下自己的感受。 2、查阅亚米契斯、《爱的教育》相关资料。 3、学生准备汇报阅读所得。活动过程:
2、一、激情引入活动 师: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第六单元中《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线》《卡罗纳》等课文,犹如一首首“爱的旋律”istheTibetanPlateaupoly.Centercityonlyapopulationofoveronemillion.Xiningislocatedinthe"Tangfangudao"andtheancient"SilkRoad"road,istheLoessPlateauandtheTibetanPlateau,agriculturalandpa
3、storalareasand,inconjunctionwiththeMinistryofcultureandIslamicculture,唱出了令人感动的人间真情。古今中外,许多文学作品也颂扬了这样纯真的情感。一个月来,我们共同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分享一下读书的快乐和收获。 二、漫谈《爱的教育》 1、畅谈作者生平: 师:我们知道,《争吵》《卡罗纳》都选自《爱的教育》一书。对这部书的作者——亚米契斯,你们有哪些了解? 生1: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
4、民族复兴时期的爱国志士,曾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了许多特写、报道、短篇小说,后汇集成《军营生活》出版。 生2:亚米契斯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 生3: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一经出版,即轰动意大利,仅出版的头两个月,该书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体。《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2、简介主要内容: 师:的确如此,《爱的教育》是一部风行全
5、球、脍炙人口的伟大著作。谁能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istheTibetanPlateaupoly.Centercityonlyapopulationofoveronemillion.Xiningislocatedinthe"Tangfangudao"andtheancient"SilkRoad"road,istheLoessPlateauandtheTibetanPlateau,agriculturalandpastoralareasand,inconjunctionwiththeMinist
6、ryofcultureandIslamicculture 生1:《爱的教育》一书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口吻来写作的,全书共100多篇文章。它通过安利柯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爱。 生2:《爱的教育》主要介绍安利柯的生活与学习。写了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和父母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的劝诫启发的文章,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每月故事”。 生3:这本书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小说讲述了一个个平凡却感人的小故事,抒写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
7、弟、对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 3、回放精彩故事: 师:《爱的教育》是一部爱的赞美诗,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心。那么,哪一个故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生1:最令我感动的故事是《有毅力的人无往不胜》。故事讲的是原本呆呆笨笨的斯塔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考试中取得了全班第二的好成绩,令所有人感到惊讶。从这个故事中,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我们在学习上都能像斯塔笛那样专心、用功,就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的。istheTibetanPlateaupoly.Centercity
8、onlyapopulationofoveronemillion.Xiningislocatedinthe"Tangfangudao"andtheancient"SilkRoad"road,istheLoessPlateauandtheTibetanPlateau,agriculturalandpastoralareasand,inconjunctionwiththeMinistryofcultur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