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488840
大小:5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8
《人生中高加林的形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时代演进中的宿命与挣扎——浅析高加林形象及当下意义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008级聂属灵指导教师唐云摘要:高加林是著名作家路遥在作品《人生》中所塑造的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他的形象被国内学术界屡次重复剖析,深入挖掘。高加林的悲剧形象与时代背景以及性格因素息息相关,社会悲剧与性格悲剧正是造成他悲剧故事的两大原因。然而在当下,在事隔三十多年后的现代社会,我们依然能够从人们人生的转变中看到他的影子,他的形象拥有着复活的可能。高加林的悲剧形象,以及这种形象在当下社会复活的可能性,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关键词:悲剧;社会;性格;复活Abstract:GaoJiaLinisfamouswriter
2、LuYaointhelifeofayoungmanwhoshapetheimageoftheintellectuals,hehasbeentheimageofdomesticscholarsoftenrepeatedanalysisanddig.ThetragedyoftheGaoJiaLinimageandbackgroundandpersonalityfactor,socialtragedyandcharactertragedythatledtohistragicstoryoftworeasons.However,aftermorethan30yearsinthemodernso
3、ciety,wecanstillseethechangefromthelifeofhisshadow,hisimagehascomebackfromthedeadmight.ThetragedyoftheGaoJiaLinimage,andthisimageinthepresentsocietythepossibilityoftheresurrection,isaworthytobediscussedtopics.Keywords:Tragedy;Image;Character;Resurrection高加林的故事历来被公认为是8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似乎存在着太
4、多的必然,从高加林的形象出发,他的出生、家庭,以及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胜利法,都毫不保留地在他身上得到了突显。第10页(共10页)对爱情的反叛使他离开黄土,而最后回归黄土又使他开始了对人生的忏悔,在离开土地与回归土地之间,注定着他悲剧性的结局。一、反叛与忏悔《人生》发表于1982年,当时作者仅有33岁。小说描写的是发生在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上,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的一个人生历程。在这段历程中,以高加林面对农村姑娘刘巧珍和城市姑娘黄亚萍如何做出选择为线索,抓住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深刻地说明了人生道路关键在于选择。而主人公高加林,作为一位改革时期奋斗中的青年农
5、民,更是作者大力诠释的对象。(一) 高加林的出生与欲望1. 出生带来的困扰高加林的家庭似乎就是一个矛盾,作为高家村一位普通农民的儿子,在人人需要挣工分的年代,他的成长却让人有些吃惊:他“从小娇生惯养”,“没受过苦”,“嫩皮嫩肉的”,在老实巴交的父母温暖的襁褓中长大。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父母又不忍让他回家当农民,整日脸朝黄土背朝天,就在周围几家村子共同举办的马店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虽然不是国家公务员的级别,享受不了收入与地位带来的殊荣,但却不用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每月除去工分,还有几块钱的补贴,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有时间对喜爱的文科进行深入钻研。然而,除了这些工分、补贴与学术外,高加林
6、同大多数青年人一样,并没有学在书本领域之外学到什么。可以说,高加林在三年的民办教师生涯中,获得的除了挣得的工分、少量的补贴和不精通的学术外,其它什么也没得到。所以,当小说的开篇,也就是高加林被大队书记高明楼和他的二儿子三星夺了教师的饭碗之后,他能想到的只有写状子,能做的只有扑在炕栏石上痛哭,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权势面前的屈服。第10页(共10页)高玉德,也就是高加林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除了田里地里,就剩茶前饭后。没什么本事的他,却拥有着天下父亲一样的信念——再穷也要让孩子念书,老实巴交的他硬是把儿子送到了县里最好的学府,还当上了民办教师。作为
7、父亲,高玉德是伟大的,但同时也是无能的。面对儿子饭碗被夺,他能做的只有忍气吞声,“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不但不能写状子告,还要主动和人家亲近,笑脸相迎。但凡一个年轻人,对于父辈的见解,总是由厌烦、不屑,到惊叹、佩服,总是要到自己碰壁后,才会猛然醒悟。高玉德的“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就是一种生存方式。对于这种生存方式,笔者不能给予其客观的评价,也许在某一时段它是对的。高加林虽然工作了三年,依然没能摆脱父亲的束缚,紧要关头牢牢地被父亲包围着,既无可奈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