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483923
大小:5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8
《论《呐喊》《彷徨》中的知识分子论文word 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呐喊》《彷徨》中的知识分子 沙马你呷四川理工学院文学院四川古蔺 摘要:鲁迅关心知识分子的前途和命运。他在《呐喊》与《彷徨》中创作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都处于思想激烈变动的时代,不同时期的知识分子留下了该时代的明显的社会痕迹。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麻木不仁,有的积极上进。他们都曾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过,挣扎过,但是最后都不可避免的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在作品中作者批判了他们人性的弱点,希望后人不再重蹈覆辙,同时,通过对他们性格弱点和悲剧命运的描写,批判了造成这种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知识分子;思想;态度;理想与现
2、实;革命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创作的小说更是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他在《呐喊》与《彷徨》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知识分子,都摆脱不了悲剧的宿命,带有浓厚悲剧气息。从《狂人日记》、《孔乙己》、《白光》、《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来看,其中的狂人、孔乙己、陈士诚、吕纬甫、魏连殳身上无一例外地被涂上了悲剧的色彩。鲁迅是现实的作家,他主张从现实的角度去发掘社会的阴暗面,因而将文学创作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种悲剧性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真正面
3、目。他在《论睁开了眼睛》一文中写道:“我们作家应该取下假面具、真诚地、深入地看取人生并写出他们的血和肉来”。他对知识分子无情的剖析是为了揭露腐朽的社会制度,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不合理的旧社会,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只要我们稍微留意就看得出来:《呐喊》与《彷徨》中的知识分子大多出身于封建家庭,受过封建文化的熏陶,封建意识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或深或浅的烙印。在《呐喊》与《彷徨》中大致可以将知识分子分为三种时期的三种类型,分别是:封建社会末期的旧知识分子;辛亥革命前后觉醒的知识分子和“五四”前后受新思潮影响追求人格独立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
4、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民主与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结局都一样——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在鲁迅的《呐喊》与《彷徨》中,鲁迅描述了知识分子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知识分子逐渐觉醒,“人的意识”逐渐得到体现,这个过程是知识分子逐渐觉醒的过程。一、对鲁迅创作《呐喊》、《彷徨》的思想探索到了二十世纪,资产阶级维新派大量地翻译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得到了进一步传播。传统的理论道德受到质疑和挑战,新的思想得了欢迎与拥护。新旧两种思想在经过激烈的碰撞之后,新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
5、动摇了封建文化的基础。家道中落的鲁迅恰巧遭遇了社会变革的滚滚浪潮。他认为沉闷的社会需要变革,才会融进新鲜的空气。他时时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他与其他文人志士,一同为寻找新的生活气息而奋斗。鲁迅早在南京读书的时候,就“接受了严复‘西学救国’论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萌发了‘科学救国’的思想”。[1]面对着列强横行霸道,“科学救国”无法实施的现实,他又转向“医学救国”。他以为要驱除帝国侵略者,首先国民需要要有强健的体魄。在日本留学时,他看了一部记录日俄战争的影片。从这部影片中,他看到了“悲哀的看客”。他觉得医学可以医治国民麻木的身体,却
6、不能医治国民的思想,于是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他想以文学为武器来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灵魂。一九0七年,他就在《文化偏至论》中说“要驱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凡事举”。在他看来,解放思想是解放国民的前提。鲁迅认为要改变他们的精神是第一要务,而善于改变精神的,则首推文艺。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国内的一系列的明争暗斗给鲁迅带来了痛苦,为配合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将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防治,他自觉地将文学作为改良人生的伟大事业”[2]“他开始自我剖析,把知识分子的弱点、顽固的自我定位剥离出来,让拯救者们自我对照,重新估量,重新
7、定位将来的路”。[3]他通过对社会中一系列悲剧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人吃人的封建文化进行批判。他在《呐喊》自序中说“我要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驱”。鲁迅首先关注的是知识分子的觉醒,因为他们是启蒙主义这一历史使命的承担者,没有他们的奋起,就没有所谓的反封建思想革命。从鲁迅创作的《呐喊》与《彷徨》中可以看出:他始终在关注着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疾苦,探索着他们的出路。他把自己放在与他们相等的地位,真实地描写他们被封建文化压制得变了形的灵魂。他以暴露知识分子弱性和缺点的方式,批判了造成他们悲剧的社会根源。他超越了“五四”时
8、期把文学作为个人情感宣泄,诉说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的工具。“把个人的病苦化为内心的理性与孤独。他超越自我,对中国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知识分子的前途和命运进行深刻的反省与思考”。[5]二、《呐喊》与《彷徨》中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