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477626
大小:45.34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9-18
《关于xx最新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XX最新扶贫攻坚实施方案XX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率先完成农村精准脱贫任务的意见》(青发〔XX〕5号)和全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产业扶贫,扶持壮大贫困村和青岛市确定的经济薄弱镇(村)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农村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步伐,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刻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充分发挥农业行业的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优势,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提升特色农
2、产品生产能力为关键,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帮助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户)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加大精准脱贫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开拓农产品市场,鼓励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努力增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推动建立贫困农户脱贫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根据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户)实际情况,逐村、逐镇、逐区(市)制定农业行业扶贫攻坚工作方案,为科学引领农业行业扶贫攻坚工作打好基础。 二是政策引导,精准发力。针对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户)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农业部门项目资金优势,加大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积极帮助贫困群
3、众实现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 三是多措并举,注重实效。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差异化支持的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增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确保农业扶贫取得实效。 四是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发挥农业系统了解农村、专注农业、贴近农民的工作优势,强化各级责任担当,上下联动,精准发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三)任务目标 围绕做特做优当地主导产业,支持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户)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种植产业,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和生产经营服务。努力增加农村贫困人口资产收益
4、。到XX年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贫困人口3000人次;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发展种植业意愿的贫困人口,纳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行重点扶持,掌握1项以上实用技术,并参与1项种植增收项目。到XX年,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户)初步构建起特色支柱产业体系。 二、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1.改善生产基础条件。加快改善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户)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大力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区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打造优质粮油品牌,提升粮油生产效益。依托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户)资源优势和种植习惯,通过结对帮扶、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等方式,因地制宜支持发展农业特色水果、高效蔬菜、小杂粮、中草药、食用菌、茶叶、花卉、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 (牵头单位:种植业处,责任单位:财审处、生态处、农技站、果茶站、优农中心等、四市三区农业部门) 2.发展壮大农业园区。各区市要整合农业产业扶贫资金,打造扶贫农业园区,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要依托近几年来建设的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农业观光采摘园等各种类型农业园区,支持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户)发展特色园艺产业。XX年以来获得财政资
6、金扶持的农业园区、标准园等项目单位,要积极吸收贫困劳动力打工创收;每一个财政资金扶持的农业园区(基地)原则上带动帮扶5个贫困户。 (牵头单位:种植业管理处,责任单位:财审处、四市三区农业部门) 3.培育农产品品牌。加大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推进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提高农产品比较效益。扶持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产品。鼓励国家级、省级、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承担扶贫任务。在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中,优先推荐贫困村进行“一村一品”认定。 (牵头
7、单位:市场信息处,责任单位:质监处、种植业处、生态处,四市三区农业部门) 4、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依托当地自然资源环境和独特农耕文化以及旅游资源等,扶持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发展特色经济、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引导发展“农家乐”、特色采摘、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乡村旅游。加大对休闲农业规划区域乡村道路、水电设施、信息网络、公共交通、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发展内生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