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447846
大小:5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8
《三年级语文上册、园地五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年级语文上册20、园地五教案课题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页)三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年级语文上册20、园地五教案。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过程与方法:培养自学和小组合作的能力,朗读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育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个性化修改教学重点难点1、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2、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挂图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学习第1自然段1.揭题: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不但有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雄伟、坚固而且美观的赵州桥,还有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国画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国画大师张择端。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确。在读文的过程中,学生勾画不理解和读音难以把握的词语。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随机指导。读下列词语:名扬中外撑船官吏形态各异毛驴悠闲溜达甚至拽住了惊扰作坊店铺摊
3、贩摆小摊都城特别注意多音字“作”、“都”的读法。4.理解“名扬中外”的意思,用这个词语口头造句。引导学生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5.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印象,请你说一说。6.能读好第1自然段吗?齐读。7.过渡,提问:这幅画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名扬中外呢?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1.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自由观赏,注意画面的细节,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2.老师激趣: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请自己学习课文。3.方法引导: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自学课文?随机板书:图文对照。三、看图
4、读文,激发情感1.默读2──5自然段,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可以在组内交流一下。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3.交流感悟2──5自然段。(1)读第2自然段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选择你感兴趣的人物多读读,并从画面上找出来,边读边对照)(2)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以此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3)读第3自然段,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4)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
5、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5)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20、园地五教案》。(6)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1.仔细读文,提问:这里所说的古都风貌指的是什么呢?请你介绍介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回顾前文,将前后内容融合起来)2.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3.引
6、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4.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记录下来!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向别人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设计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人物 街市 情景课题语文园地五(页)三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2、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培养自主学习意识。3、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主动参与展示
7、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2、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意识个性化修改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讨论交流①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②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二、观摩评选①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②小组之间互相观摩。③每位学
8、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三、集体评议①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四、总结、颁奖第二课时1、谈话导入。咱们了解很多关于传统的知识,那么现在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请你谈谈。2、教师随机指导,要求把话说清楚,说通顺。3、写一写4、评一评5、选一选6、小结第三课时一、我的发现①回忆旧知,明其特点。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