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422600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7
《周行学习方式课题结题报告microsoft_word_文档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有效构建的研究”结题报告常熟市周行学校(小学部)课题组我校于2008年申报该课题为常熟市“十一五”立项课题后,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也加快教师的成长。历经三年的课题研究,成果丰硕。一、课题的背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往往教师教得很苦,学生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课改
2、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习问题研究专家们认为,传统的中国教育还是模式化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抹杀了不同学生的独特个性,对各不相同的孩子实行普遍化教育模式,全然不顾其自我特征。总有许多孩子的学习不尽如人意,问题就在于僵硬固定的模式化教育。个性化学习理论认为:每个正常的孩子都是天生的成功者,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与潜
3、在优势。复旦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学习基因图谱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基因组合,关键是要正确科学的认识自己的“学习基因图谱”,依据孩子的独特性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才是这个孩子学习的最好策略。好比游泳,有人适合仰泳,而有人适合自由泳,罔顾其优势让擅长自由泳的去仰泳只会浪费他的天分,打击他的信心。教育更是如此,试想对各不相同的孩子千篇一律的使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方法、相同的训练,自然有许多孩子不适合这种教育模式,而且数量远远超过适合者。怎么办?是泯灭孩子个性还是尊重个性寻找个性化学习方法?当然是后者。现代的个性化学习和教育研究正是循这一方向前进。在新
4、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在探索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师生观的束缚,变革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蜕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教师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中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或者是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是合乎教学方式或者是学习方式的要求,但在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这种表面上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者是合作学习只是具有它们的表面的特征,其内在实质的东西涉及的很少。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
5、时代特征的重大举措,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领悟课改的意义,不断提提课改的质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本课题主要从实践的操作层面上进行研究,探讨从根本意义上进行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的研究,探讨构建学生个性学习方式的方法,力图改革目前的形式主义的倾向,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二、课题研究设计(一)课题的界定1、个性化学习: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各种特点。它包括各个人的共同特点也包括每一个人的个别特点。个性化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孩子的学习风格、生理心理状
6、况、智能组合、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成长环境、气质类型等各不相同。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手段去寻找适合孩子本身的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激发孩子本身的优势,明确所存在的问题,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2、学习方式:所谓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认知、情感、行为的取向,它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心理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
7、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各有所适。但是,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式的学习,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变成了以背书、记忆为主的过程,几乎完全剥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这样不仅忽视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还严重地妨碍了学生的发展,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恰当的判断、归纳或演绎,有的学生甚至还能不受事物的具体情节所局限,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论证,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科学实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