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中国中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ID:18404703

大小:92.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17

中国中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_第1页
中国中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_第2页
中国中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_第3页
中国中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_第4页
中国中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中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國中世紀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賦體的基因與突變逢甲大學中文系簡宗梧摘要文學一如物種,有其不變的傳承,也有與時俱進的演化現象。文體衍化和物種演化,都受時空因素的影響,在中國文學中,賦的體貌因時空而變異的情況尤為顯著。本論文即嘗試透過物種基因與突變的視角,對賦體因時衍化董理出新的脈絡,並提出一些新的看法。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媒介的藝術,所以本論文用在文學上所謂的基因,乃取艾布拉姆斯《鏡與燈》(TheMirrorandLamp)所設計的藝術四要素:世界(universe)、藝術家(artist)、作品(work)、欣賞者(audience)的後三項,再取傳播學界廣泛

2、應用的拉斯威爾公式五個「W」中「媒介」(inwhichchannel)和「效果」(withwhateffect)兩項,視為文學因應時空產生體類變化的五對染色體。用以考察歷代環境的不同,對賦體這五對染色體的基因組合產生什麼連鎖變化?藉以理解賦體前後產生變化的現象。發現賦體基因蛻變最關鍵的時期是在東漢。省察各階段賦體蛻變之後,發現它一如物種的演化,我們不難找到操控其他基因使之發生複製錯誤的「突變者基因」(mutatorgene);還可以了解賦在演化過程,也如物種在趨同演化,經常因基因交換形成了不同於親代的新組合。歷代賦體雜文的層出不窮,也是可用基因「重組」(recom

3、bination)的現象去理解。關鍵詞:宮廷賦駢賦律賦傳播媒介功能取向基因突變重組趨異演化趨同演化一 前言基因(gene)是生物學的名詞,它是遺傳的基本單位,由一段具有特殊功能的核甘酸(nucleotide)所組成,位在染色體(chromosome)上。突變(mutation)也是生物學的名詞,泛指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影響遺傳性狀的變異,包括基因本身的改變。目前基因研究是生命科學與化學界的顯學,揭開遺傳密碼(geneticcode)之秘,更是炙手可熱的學術工程。  英國牛津大學道金斯(Richard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TheSelfishGene)再版

4、自序〈新思想在燃燒〉說:「科學家最大的貢獻,與其說是提出新理論或揭開新事實,不如說是發現以新的方法看舊理論或事實。」然而「如果你使力創新語言和比喻,最後肯定會有一番新看法」,「新穎的看法本身就是科學界原創性的貢獻」。RichardDawkins(1989)TheSelfishGene(New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引文依趙淑妙譯本《自私的基因》(臺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2),頁VII─X19其實,不只在科學界如此,在人文學的研究,也未嘗不是如此,而表現在建構文學史的學術工程上,更是如此。  就文學史加以觀察,文學一如物種

5、,有其不變的傳承,也有與時俱進的演化現象。文體衍化和物種演化,都受時空因素的影響。生物學上認為物種本有共同的祖先,但由於適應不同的環境,已發展出不同的類型,稱之為趨異演化(evolutionarydivergence)。在趨異演化的同時,還產生另一種現象,在分類學上彼此關係遙遠的物種,外貌或行為卻出現了雷同的演化過程,這稱之為趨同演化(evolutionaryconvergence)。有趣的是:文體衍化如果做歷時與共時的交叉研究,不也在在發現它一直並存著趨異與趨同的演化現象。在中國文學的類別中,體貌因時變化最為鉅大的,莫過於賦。賦在先秦、在兩漢、在六朝、在唐、在宋

6、,各有不同的風貌,有如物種趨異演化的現象,甚至於產生突變;然而它成之為文類,歷代與詩、散文以及其他文類之間的依違,則又有趨同演化與趨異演化並存的現象。我們如果應用物種演化的概念,省察賦體的衍化,開拓觀察與思考的面向,是否可以更生動而有趣的理解、並更合理的詮釋有關歷代賦文學的生態和賦體風貌?如果取艾布拉姆斯(M.H.Abrams)《鏡與燈》(TheMirrorandLamp)所設計的藝術四要素:世界(universe)艾布拉姆斯(M.H.Abrams)所標舉「universe」,依張照進、童慶生譯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6,譯為「世界」;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

7、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頁12,則譯為「宇宙」,譯本更指出它是包括「人和動作、觀念和情感,素材和事件,以及超感觀知覺的素質(super-sensibleessences)」本文並非套用其理論以考察中國文學理論,蓋僅參酌其視角而已。本文所指與艾氏所指則有所不同,係指造就作品的時空環境,包括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環境條件的變化。至於素材和事件的取向,以及形式等,則分置於「功能」及「作品」項下討論。、藝術家(artist)、作品(work)、欣賞者(audience),因為文體演化,受時空因素的影響,所以本文將其所謂世界(universe),比

8、擬為細胞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