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心理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

教育类心理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

ID:1839997

大小:46.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心理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_第1页
教育类心理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_第2页
教育类心理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_第3页
教育类心理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_第4页
教育类心理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类心理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心理学类论文题目:中国的心理辅导与治疗迈向专业化之路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一、引言  心理辅导与治疗,乃现代行为科学中较强的一门学科,在中国人聚居的几个主要地方.也的确是一新兴的事业。在中国内地,真正的发展只有约15年的历史。在香港约为25年。至于在率先引进这项事业的台湾,亦只不过是40余年。各地发展的情况与步伐有所不同。但发展到今天,可喜的是无论是参与工作的人员,还是政府当局与社会群体,都越来越重视这专业,因而亦对此专业产生更大的期望.故此.我们很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努力.朝着专业化方向作出改

2、善、发展与开拓,以期有效并及时地回应时代带给我们的任务与挑战。  二、心理辅导的概念与功能  什么是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的范围中.我们该如何给它定位?在香港,心理辅导的地位逐渐清晰。在台湾情况亦颇乐观。惟在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内地,情况则较为复杂和混乱.除了偏重医疗与病态取向之外,还夹杂着与思政教育和德育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搞清楚心理辅导是什么之前,首先要明确.心理辅导不是什么?聚焦于内地热门的争辩,我要首先说明,心理辅导不是思政教育.心理辅导亦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是在说教,却又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是仅仅进行逻辑分析,给与忠告与建议

3、.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虽然往往会包括资料的提供,但单单提供资评,开不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  多年来,学者专家纷纷为心理辅导作出定义.从狭义看,心理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若从广义看,心理辅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也曾尝试为心理辅导下一个定义:“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致力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拥有自尊自信,以克服成长的

4、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林孟平,1998)  当我们将不同学派的学者对心理辅导所作的定义作出整理时,会发现其中无例外地都包括有改变、发展和成长的含意.个人身心发展,传统上是心理辅导的核心(Mytick,1987).Remley(1991)曾指出.心理辅导专业已否定了在服务工作中的医疗和疾病取向的模式.论到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领域的独特性,他认为诊断并不是人们接受心及辅导的必经步骤,并强调人人都可以透过心理辅导而得助益。他深信一个建基于发展取向、聚焦于预防和身心健康的信念.会让当事人达至明天会更好的人生。Ivey(1991)等的看法与Reml

5、ey相同,他相信心理辅导的核心是发展取向的(VanHes1eren&Ivey,1990),不过,不同于Remley的是,他认为我们的工作是去促进人的发展。人生中免不了有问题发生,故此,我们应该珍惜问题的出现,因为它也是一个发展与成长的机会。  论到心理辅导在中国的定位,我很认同以上的信念。医疗模式的心理健康服务.其功能往往只是将人的病医治好。不像发展与成长取向的心理辅导,其功能是促进人整体上积极的改变与成长。我乐意委身心理辅导工作.是因为我个人深信,它是一项优化国民素质的重要而庄严的专业。  三、研究与本土化  心理辅导的本土化,自然是一个不容忽略的课题.杨国枢(1993)强调,建立

6、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是一种学术运动。在此运动中,所有有志于此的心理学者应当同心协力地促进中国人本上心理学的发展.他建议内地、台湾及香港的心理学者,应各自在当地努力。同时也要不断分析与比较三地民众在各种心理与行为上的异同.然后加以组织与统合。不过,在1994年,他又补充指出,过去40多年来,内地、台湾和香港的变化和发展很不同。结果是使三地的中国人在心理、行为及生活等方面各有特点。故此在心理学的探究上,他提醒大家,除了要留意三地中国人的共通性外,一定不能忽略其独特性(杨国枢等,1994)。  杨中芳(1992)多年来对本土心理学努力不懈。她指出本土心理学致力于把历史、文化和社会体系放人我们

7、对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架构中.至于如何将这个体系放入研究架构中,则是目前许多研究者在探索的问题。令人遗憾与担忧的是,对于以上的问题,当大家仍然未有把握的时候,已有不少人在本土化的心理辅导有关课题上,作出了结论,其中包括“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心理辅导理论和实践方法,不适用于中国人”这样的结论。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受到重视,公众亦纷纷要求此专业提出研究的实证.为了能给当事人提供有信誉保证的优质服务,也为了发展高学术和专业水平的培训课程,使新的心理辅导人员有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