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高中数学老师如何应对新课改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高中数学老师如何应对新课改

ID:1838216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高中数学老师如何应对新课改_第1页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高中数学老师如何应对新课改_第2页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高中数学老师如何应对新课改_第3页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高中数学老师如何应对新课改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高中数学老师如何应对新课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中等教育论文题目:高中数学老师如何应对新课改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数学探究”、“合作学习”、“数学建模”等各种各样的课改方案,似乎强烈的影响着我们原本熟悉的教学环境,课时的减少,学习方式的改变,无不对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人对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愿与各位老师共同商讨.一、更改的思考,独有的创新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已从全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我们老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平等、

2、和谐的课堂氛围.1.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国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有一个新课引入的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并非马上提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一般来说我们先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或者介绍生活实例为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2.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能使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避免学生走太多的弯路,教师在师生互动环节上多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得到答案.例如:在“在异面直线的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入:⑴先给讲实例:教

3、室内的日光灯管所在的直线与黑板的垂直于地面的边,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又如天安门广场上,旗杆所在的直线与长安街所在的直线,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⑵与学生一起总结答案:它们既不平等,也不相交.即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平面,使该平面同时经过这两条直线.⑶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概念,“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就是异面直线.可以看出,传统教学并不像有人分析的那样是“机械记忆”、“被动接受”的典范,而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不仅是都是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活生生”的教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这一点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也值得我们学习.3.从活动促

4、发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思维得到强化.在传统教学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老师精心准备的配合本节课数学教学内容的练习.在传统教学方式中特别强调“精讲多练”、“变式练习”.所以我认为传统数学教学中的课堂练习,即课后练习,并非没有价值的活动.通过练习,使学生桛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它绝不是“机械联系“、”死记硬背“、”灌输式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典型,它能够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强化.因此,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绝不能忽视强化练习的作用,精编练习,反复强化,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5、二、提倡探究性学习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圣诞形式,都是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已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板,不利学生的发展,打

6、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后的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比如对模块的综合评价成绩采用如下计算公式:W=平时×20%+单元测试×15%+初中与探究活动×15%+学段考试成绩×50%因此,急需我们都是充分提高自身素质,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都是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驭课堂的能力,适

7、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