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策略

试论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策略

ID:18375602

大小:4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17

试论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策略_第1页
试论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策略_第2页
试论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策略_第3页
试论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策略_第4页
试论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策略江苏省阜宁师范附属小学 夏文巧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提出来的,其内涵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本文在迎合教育信息化的前提下,阐述了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加强小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小学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提出来的,其内涵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

2、各个领域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让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这一阶段,加速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对于未来的高度信息化时代所需人才的培养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有鉴于此,进行小学课堂老师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的研究是有紧迫性和必要性的。   一、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概述   (一)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的内涵   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是指根据课堂教与学的需求,在

3、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性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程序或方案。   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1.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是信息化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划分一个具有逻辑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理论成分的话,教学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与时代的关系以及由此派生的教学目标系统可视为宏观层面;中观层面指教学活动的系统分析、教学的组织以及教学模式;而教学运作的策略、技术和评价属于微观层面,其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主要涉及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运作的方式、方法和措施等操

4、作性要素。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

5、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   2.有效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是以追求信息技术运用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的制定、选择和运用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它是教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系统的行为。它追求的是经济上最节省、时间上最合理与效果的最佳。   3.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不仅重视教师“如何利用技术”促进教学,而且重视学生“如何利用技术”促进学习。它关注培养学生21世纪的基本能力──信息的获取、分析

6、与应用、创造性思考、问题解决、沟通合作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的特性   1.目标指向性   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的制定、选择和运用总是指向特定的目标,解决现实的教学问题,掌握特定的教学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等;同时,运用教学策略的活动,无论是活动的内容及其细节,活动的方式,还是活动的程序及其每个环节,都是指向特定的目标,为达到目标而存在的。   2.可操作性   针对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具有与之相应的操作方法、技术和实施程序,可供师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并要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具

7、体教与学的行为,不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是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   3.灵活性   信息技术应用策略与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它具有灵活变通的特点,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同时这种灵活性还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的运用要因问题情境、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

8、);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