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8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础夯实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绝:绝妙。B.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因:凭借。C.众里寻他千百度度:次。D.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衡:衡量。解析B项,因:因为。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B.吾属今为之虏矣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解析A、C、D三项中的“为”都解释为“是”,B项中的“为”解释为“被”。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分古今的一项是( )A.词以境界为最上B.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C.无二人之胸
2、襟而学其词D.境非独谓景物也解析B项,豪杰之士,古义,有才华的诗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答案B4.下列各句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B.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C.因大诗人所造之境D.于此二事皆未梦见解析B项,豁:使动用法,使……开阔。答案B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5495004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有有我之境
3、,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
4、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
5、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格:格调。B.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写:摹写。C.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遽:匆忙,草率。D.东坡之词旷旷:空旷。解析D项,旷:旷达,超旷。答案D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①动词,到;②结构助词,的。B项,因,因为。C项,①动词,是;②动词,称为。D项,①动词,写
6、;②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答案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独绝的缘由。可见在王国维心中,“境界”高于一切,在艺术创作中起决定作用。B.第二段从创作方法角度谈“造境”与“写境”。C.第三、四段从主体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D.第七段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解析第三、四段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答案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7、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2)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参考答案(1)然而并不是不能写无我之境,对于这个问题有才华的诗人是能够自己有所建树的。(2)没有二人的胸襟而学他们的词,犹如东施效仿西施捧心啊。(二)导学号5495004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情采三十一(节选)刘 勰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①;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②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故
8、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③,五音比而成《韶》《夏》④,五性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