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

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

ID:18338756

大小:13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16

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_第1页
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_第2页
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_第3页
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_第4页
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导学案一体化专用纸     高二 历史选修一 导学案         第4单元年级:高二    学科:历史        使用:2012年  月课题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标感悟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主要方面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分析图例、问题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2、庆历新政的内容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问题探究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学习过程示标、链接、探究、展示、拓展提高、测标、小结等心得体会我有妙招链接阅读本课引言,提问:问题一:从引言内容你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内容,你认为东京(开封)百姓为什么高度肯定和评价范仲淹在学生回答问题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本课引言主要是文字内容,重点指出范仲淹的体恤百姓、刚正不阿以及百姓对他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其旨在说明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统

3、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范仲淹进行改革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整体结构(课题+子目标题)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先识记,后默写探究与展示13导学案一体化专用纸     高二 历史选修一 导学案         第4单元第一目: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识记(熟读而诵)1、阶级矛盾的激化原因:1)土地兼并;2)农民赋税增加,徭役,高利贷的盘剥;3)连年的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具体表现::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2、民族矛盾的激化辽、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要求改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斗争)楷体补充知识问题探究、检测(

4、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一: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和【资料回放】后回答。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几类?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1、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原因:1)土地兼并;2)农民赋税增加,徭役,高利贷的盘剥;3)连年的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3具体表现::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回忆本目内容,想一想有没有不理解第二目: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识记(熟读而诵)积弱原因:集中军权:。1、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相互牵制;实行“更戍法”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兵无常帅,帅无常师。2、荒年募兵,军队素质下降。3、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

5、。集中行政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相互牵制。集中财权:设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负面影响:1、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2、降低政府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3、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军费开支高涨。积贫原因:1、冗官。(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职位,官职增加;科举取士多;楷体补充知识13导学案一体化专用纸     高二 历史选修一 导学案         第4单元“恩荫”法授官多)2、冗兵。(面临西夏和辽的威胁;为安定社会秩序,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民)3、冗费。对辽和西夏战争耗费付给出大量金银和布匹表现: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造

6、成了积贫的局面。问题探究、检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二: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解题关键: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思路引领:加强中央集权的消极影响,冗兵、冗官和冗费的增加。答案提示: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的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了局面的形成。回忆本目内容,想一想有没有不理解第三目:识记(熟读而诵)背景:积弱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阶级矛盾尖锐,北宋统治岌岌可危主持:范仲淹、富弼时间:宋仁宗庆历三年(1

7、043年)------庆历五年(1045年)初目的:挽救统治中心:整顿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内容:改革文官升迁制度;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着重策论和操行);慎选地方长官;重视农桑,减轻徭役等。结果:夭折。原因: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2、有人诬蔑范仲淹、富弼等是“朋党”,宋仁宗对朋党的防范;3、改革过于激进。影响: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