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机考选择题

国培计划机考选择题

ID:18332866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7

国培计划机考选择题_第1页
国培计划机考选择题_第2页
国培计划机考选择题_第3页
国培计划机考选择题_第4页
国培计划机考选择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培计划机考选择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培计划机考题目1.下面不是“数与代数”领域核心概念的是(C)A)数感与运算能力。B)符号意识。C)数据分析观念。D)模型思想。2.郭丽军教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探索“14×4”算法为例,说明()A)要重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求,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与时间。B)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C)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数感。D)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3.《课程标准》(2011版)确立了十个核心概念,比《课程标准》(2001版)增加了四个,这四个新确立的

2、核心概念是()A)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B)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C)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D)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4.下面关于演绎推理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B)演绎推理需要以公理或假设为前提。C)演绎推理只能用来验证知识,不能用来发现知识。D)演绎推理是从经验过的东西推断未曾经验过的东西。5.郭丽军老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2.1×3”为例展示学生的算法有七种之多,郭老师引用这个

3、案例说明()A)要鼓励算法多样化。B)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C)在“数的运算”教学中,结合具体问题,选择算法,培养数感。D)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发展数感。6.在郭丽军老师《数与代数》的讲座中,播放了一个“分数再认识”的说课视频。这个教学研究的针对性是()A)解决学生存在的“分数是数吗”的困惑。B)学生存在分数是表示量还是表示率的混淆C)解决教师的困惑: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在解决如“4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的问题时,为什么错误率仍

4、然很高。D)解决教师的困惑:分数再认识究竟“再认识”什么?7.关于估算或估计,下列不作为《课程标准》(2011版)具体目标的是()A)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B)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C)养成估算的习惯。D)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28.郭丽军教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讲述“分数初步认识”让学生经历个性化表示“一半”的案例,是要说明(这道题选哪个27.郭丽军老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2.1×3”为例展示学生的算法有七种之多,郭老师引用这个

5、案例说明()A)要鼓励算法多样化。B)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C)在“数的运算”教学中,结合具体问题,选择算法,培养数感。D)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发展数感。单选题,选什么呀?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素养,是指()A)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B)掌握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C)具有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D)具有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选什么?蔡宏圣老师在“漫谈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味”的讲座中,谈到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A)  

6、由三条首尾相接的线段组成的三角形,它的形状与大小是唯一确定的。B)  当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时,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唯一确定。C)  如果由首尾相接的线段围成的三角形的形状不是唯一的,那么围成这个三角形的线段至少4条。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这道题选什么?张丹老师的《讲座》谈到学生关于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展开了热烈争论的一个案例,她用这个案例说明()A)不要轻易否定学生错误的意见,要思考他们想法是否有合理性B)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都是保持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的全等变换C)平移、旋转、

7、轴对称等变换的区别在于图形运动的路径的不同D)这个怎么选?多选31. 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包括( )A)  思维的经验B)  画图识图的经验C)  实践的经验D)  简便运算的经验32. 郭丽军老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指出“数的认识”部分的核心思想是( )A)  数形结合的思想B)  集合的思想C)  一一对应的思想D)  从有限到无限的思想多选29. 关于估算或估计,下列不作为《课程标准》(2011版)具体目标的是( )A)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B)  在解决问

8、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C)  养成估算的习惯。D)  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选哪个2.“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主要成分是()A)在问题情境中应当揭示的新的、未知的东西。新的、未知的东西反映了思维的对象——内容方面。B)对未知东西的需要,反映了思维的动机方面。C)学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既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包括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单项2.小学生学习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有一定的困难,为什么小学阶段要学习等式性质解方程呢?吴正宪老师答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