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318082
大小:2.3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6
《微生物课件思考题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12第一章绪论解释名词、概念1、微生物学: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更具体的说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2、曲颈瓶实验:将未灭菌的有机溶液注入曲颈瓶,用火焰弯曲瓶颈,然后加热消毒,瓶内可以一直保持无菌状态,有机物不发生腐败,因为弯曲的瓶颈阻挡了外面的空气中的微生物达到有机物浸液内,但将瓶颈打破,瓶内的浸液就有了微生物,有机质发生腐败。这个实验否定了自生说。3、柯赫原则:1、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2、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3、用这
2、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重点思考题:1、简述Leeuwenhoek(列文胡克)、L.Pasteur巴斯德、R.Koch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列文胡克:利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50-300倍)首次真正的看见并描述微生物。巴斯德: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证明了“生源学说”的正确;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腐败病)(2)发现并证实发酵、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酒病”、“蚕病”、兽病、禽病、人病(3)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
3、成狂犬疫苗。(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固体培养基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2、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答: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过程分为: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时期
4、);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时期);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时期);生化发展阶段(发展时期);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时期)3.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1.微生物是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中的理想实验对象,通过微生物的研究促进许多重大生物学理论问题的突破,基因和酶关系的阐明及“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遗传的物质基础的阐明;基因概念的发展;遗传密码的破译;(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质合成体系)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生物大分子合成的中心法则;2.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贡献:细胞的人工培养,突变体筛选,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3.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作为模式生
5、物;基因与基因组的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趋势:(一)微生物自身的特点将会更加受到关注和利用12/12(二)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三)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四)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将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五)微生物工程及产业呈现全新局面第二章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一、解释名词、概念纯培养物(pure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菌落(colony):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二元培养物(two-comp
6、onentmixedculture):含有2种具有特定关系微生物的培养物称二元培养物,是保存病毒等寄生或共生微生物的接近于纯培养的方法。数值孔径(NA,numericalaperture):nsinθ被称为数值孔径,决定物镜性能的重要指标。n为玻璃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θ为物镜镜口角的半数。二、重点思考题:1、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稀释倒平板法: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涂布平板法: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平板划线法:稀释摇管法:2、简述选择培养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重要意义?课本P18-19总结3显微镜有哪些类
7、型,试比较其重要特性。12/12第三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主要应掌握的教学重点一、解释名词、概念1、周质空间(periplasmicspace,periplasm):又称壁膜间隙。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一般指其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宽约12~15nm),呈胶状。周质空间是进出细胞的物质的重要中转站和反应场所。12/122、L型细菌(L-formofbacteria)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对渗透敏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