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301898
大小:11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6
《我国对外传播和对外经济新闻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对外传播和对外经济新闻的若干问题与对策-----------------------------------------------------------------------------------陈力丹2005-11-2915:57:30.0一、中国对外传播的竞争态势200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新闻学研究者对66位在沪外国人随机调查,结果如下:你是否相信中国的英语媒体?是24.2%16人否15.1%10人既相信又不相信45.4%30人不想发表意见15.1%10人这个调查的科学性不够,但是“24%相信、15%不相信、60%以上持谨慎的怀疑态度
2、”这种情况,与人们接触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的感觉基本相符。这令人深思。今年上半年,在CBS临时工作的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刘安平,对10位外国传媒驻中国的记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表明,他们的新闻线索中,只有10%来自中国的英语传媒。她写道:“他们是各国在中国的舆论领袖,担负着向本国公众报告中国的责任,可以想象,远在他乡的外国受众接收到了多少中国传媒的材料。”现在有39个国家210家传媒的350名驻中国的记者(其中美国有36家传媒的80名记者;英国路透社一家就有17名记者);同时,30多家境外传媒在中国有限落地。我们的对外传播需要与他们竞争,形势不容乐观。二、B
3、BC和CCTV-9新闻内容对比2005年5月30日,同一时间段英国BBC中国新闻节目和中国CCTV-9中国新闻节目前6条新闻内容对比:BBC:1,大学生联手在英特网上做体育节目。2,中国想为在珠穆朗玛峰(埃佛勒斯峰)采集奥运圣火赌一把。3,中国、日本在靖国神社问题的争斗白热化。4,在家工作族的产生。5,中国:北朝鲜没有进行核试验。6,中国重新控制禽流感。CCTV-9:1,尼日利亚总统会见中国代表团。2,克罗地亚总理参观上海。3,中国最高领导层要求关心孤残儿童。4,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会见中国官员。5,790人出席中国少年先锋队大会。6,两个经营药品价值
4、600万美元的商人在台湾被逮捕。显然,双方存在着关注点的很大差异,我们认真研究过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吗?三、我国对外传播错位的原因1,汉语讲话的方式和思维。我国的对外传播稿件,大部分来源于中文稿,因而在翻译后的英文稿中,充满了明显的汉语讲话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种情形经常造成外国受众的误解和疑惑;即使言辞达意,也已经让外国受众失去兴趣了。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
5、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5我们的对外传播工作者,需要有在外国语言环境中生活的经验,以这样的经验写(制作)中国的对外新闻。2,中国式的刻板印象。中国的对外传播者习惯于将人、事物类型化,干部、工人、农民、企业家等等,都有类型化的特征,中国受众理解时也是这样机械对应的。这些问题由于习以为常而意识不到,但是搬到对外传播上,问题就显现了。进一步说,就是我国的对外传播中,存在明显的阶层(阶级)、民族、道德和意识形
6、态的类型化思维,因而我国对外传播的效果很不理想。3,忽视外国受众的关注点和他们价值观的特点。西方国家的公众更重视本国媒体和中心国家的新闻,对于半边缘、边缘国家的新闻兴趣本来就不大,如果我们不正视这种情况,一味地只想宣传我们的观点,无异于对牛弹琴。美国记者中常说的一句话:“为什么俄亥俄的农民要关心?”(whydoesafarmerinOhiocare?)当很多人还不大清楚中国的时候,无法期待他们关注中国领导人的行程,我们要从中国很小的生活场景出发,来向外界说明中国。我们的对外传媒很少进行科学的受众抽样调查,除了经费问题外,心理上害怕结果令人尴尬也是一个重
7、要原因。因而,靠自我感觉来想象外国受众的接受心理成为常规,或者以个别高度赞美的受众来信聊以自慰。4,事先预防的管理体制,造成对外传播变成对外澄清的被动局面。为了确保传播的良好效果,防止出现不想出现的问题,我们常常在报道之前,各层领导人商量如何统一口径。然而,信息时代瞬间的传递速度,不等我们统一口径,国外的传媒已经传播了。于是我们关于某些突发事件的即时报道稀缺,后来的报道变成了证实新闻、澄清新闻、解释新闻和辟谣。这类事情,每年都会有几十起。将“后发制人”的传播策略改进为“先发制人”,符合传播中“先声夺人”的传播原理。2001年新华社关于乌鲁木齐大爆炸的新
8、闻(过期弹药运输到郊区销毁,途经市区时发生非人为的事故,造成连锁爆炸),就是成功的先发制人的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