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研究

河南省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研究

ID:18301829

大小:3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6

河南省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研究_第1页
河南省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研究_第2页
河南省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研究_第3页
河南省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研究_第4页
河南省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南省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研究  王丽萍  【摘要】从“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各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地区降污减排效果差距明显,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河南省和谐社会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障碍。主要选取了极差、加权变异系数和锡尔熵3个指标,对河南省2006-2009年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地区差异度分析,旨在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的节能指标和部署减排任务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环境污染;差异系数;SO2;化学需氧量;河南省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省为目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全

2、省经济总量(GDP)在1978年仅为162.92亿元,到1991年就跨上了千亿元台阶,达到1045.7亿元,2005年又突破了1万亿大关,达到10587.4亿元,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大关,达到2.2万亿元,在全国位列第五,人均生产总值也突破3000美元,这标志着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与此同时,河南省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据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人民政府网公布的工业发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看(图1),进入新世纪以后,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总体呈持续增加态势,特别是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增速仍然较大,年平均增长速度都在13%以上,个

3、别年份甚至高达18%-20%。从各地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来看,2006-2009年期间,河南省工业SO2排放总量虽然有所减少,但开封、漯河的工业SO2排放量分别增长了24%和18%;济源、开封、漯河、周口、洛阳、平顶山、信阳等地的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济源、开封、漯河的废水排放量增加了80%以上;鹤壁市的工业废气排放量翻了一番还多,焦作、驻马店的工业废气排放量也增加了近80%;漯河市的化学需氧量从2006年的5026t增加到2009年的7531t,增幅为50%;鹤壁、濮阳和济源的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增幅都超过了100%。种种事实说明,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地区差

4、异十分悬殊,各地之间的减污减排效果差距非常明显,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河南省和谐社会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障碍。  目前,学术界针对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国际对比和国内的东部与中西部对比的角度研究了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如成金华、吴巧生(2007)通过对中外工业化进程的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应建立“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发展模式,具体包括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城市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等[1];史丹(2008)指出,只有改善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区域间的技术扩散才能有效提高落后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2]

5、;涂正革(2008)分析了各地区环境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指出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普遍较低,只有全面协调、均衡发展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李琦、韩亚芬、陈建永(2010)通过能源足迹测算方法测算了我国的能源消费足迹省区差异,并通过构建STIRPAT影响因素模型揭示了能源足迹与人口、经济的关系[4]。耿强、杨蔚(2010)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东部和中西部的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随着经济发展相对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上升而下降[5]。彭觅等人(2010)采用1998-2007年我国30个省份的能源消耗、工

6、业产业、交通和生活数据。从省域层面上分析了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和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碳排放总量还是单位GDP碳排放量来看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不同水平的单位GDP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差异较大[6]。李国志,李宗植(2010)对我国30个省份CO2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基于STIRPAT模型和面板数据方法分析了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区域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并且差异性不断扩大,此外,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区域CO2排放量的弹性系数不同,其中经济快速增长是各区域CO2排放增加最重要的驱动因素[7]。  学术界针对省(市)内环境污染

7、的区域差异问题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见,所见文献主要集中于江苏省,如曲福田、赵海霞等人(2006)对江苏省三大地区间的环境污染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各地区环境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8];梁刘涛、郭子萍和王海荣(2010)利用Grangercausalitytests(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江苏省工业经济与环境污染关系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污染的加重并不能带来工业经济的增长,即“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路不可取[9]。为此,本研究主要就河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