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思想史笔记记忆版

中国伦理学思想史笔记记忆版

ID:18294644

大小:10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6

中国伦理学思想史笔记记忆版_第1页
中国伦理学思想史笔记记忆版_第2页
中国伦理学思想史笔记记忆版_第3页
中国伦理学思想史笔记记忆版_第4页
中国伦理学思想史笔记记忆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伦理学思想史笔记记忆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人性论二、义利观三、修养观四、中庸五、仁爱六、言义之辨七、合同异与离间白八、王霸之辨九、墨家十、裴頠“崇有论”十一、郭象十二、周敦颐十三、王安石十四、张载十五、二程十六、朱熹十七、陆九渊十八、陈亮十九、王守仁二十、戴震二十一、董仲舒一、人性论1、先秦时期人性论(1)孔子人性论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仁者,人也”的命题,揭示人的道德本质1、“仁”是划分人和其他生物的标准,是人固有的本质属性2、“仁”表现的是一种普遍的道德精神3、“仁”是与生俱来的,只需培养和扩张(2)孟子性善论人的本性在于有道德意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伦理秩序,即“五伦”:父子有

2、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提出人生来的“善端”,人性善是天生的,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是人固有的孟子人性论内容:1、人性是人区别动物的本质属性2、人性四心是先天的3、人性是道德的本源,由此给人性以善的价值规定4、人性可失,人性可求孟子的性善论:人性本善,恶是由于善良本性被物欲所侵害而成。孟子认为人性善是因为人有心,心事思维器官和道德根源。人不善的原因:1、民无恒产,无恒心,不能保证民众的基本物质生活,是造成人不善的客观原因2、恶劣的社会环境使人变

3、得不善3、自暴自弃是人为不善的主观原因(3)告子性无善无不善论告子以“生”释性,把人生来具有的生理资质和本能看成是人性,因而无所谓善恶。人性就是饮食男女等人体的自然生命本能,而道德是后天的学习而获得,不同的人所获程度不一样,其行为和品质表现各异,否定性善论12(4)荀子性恶论荀子提出“人之性善,其善者伪也”的命题,他运用“天人之分”的思想分析人性,提出“化性起伪”,他先从区分性与伪入手,进而论述性恶的特征和伪的作用,最后落脚到通过化性起伪的途径达到涂人可以为禹的目标。荀子认为,君子的善性和小人的恶性都是后天形成的。“性伪之分”,自然生成是性,后天学习得到和由

4、人努力做成是“伪”“人性恶”,人的自然生理本能与人为伦理道德对立,所以人性是恶的,为了防恶,就要有社会道德来纠正人性中的“恶”的倾向“化性起伪”,后天积染和主观努力修养,可化恶为善,形成高尚道德人格三内容:习俗和环境熏陶;知识和经验学习;修养和思虑的作用(5)墨子“赖其力而生”的人性论墨子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赖其力而生”,劳动是人类的本性(6)道家人性超善恶论道家对社会伦理道德持否定态度,从自然天道出发来研究人性,认为万物产生于道。庄子认为,人性是来自天道,是自由的(7)韩非子“好利恶害”人性论韩非子把人性看成自私自利,安利而避害2、汉唐时期人性论(1

5、)董仲舒“性三品说”“性”,是指普通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资质,具有“仁”和“贪”,“性”和“情”两个方面内容。“人性”的特点,在于强调“性者,质也”,认为“性”的本义是一般人与生俱来的“得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的质地。人性虽具“善质”,但不能说“性固己善”,性具“善质”,未可谓善,但可以“出善”,从而为“教化”提供理论根据。含“善质”的人性,仅是“中民之性”。“上”即“圣人之性”,不待教化,生来就是“人道之善”。“下”即“斗筲之性”,不能教化,生来就无“善质”可言。“圣人之性”在于“仁”;“斗筲之性”在于“贪”;“中民之性”在于“仁贪之气,两在于身”1、人性善

6、恶,由天施于人阴阳而定,应有圣人、中民、斗筲等品级不同2、情也是性,情是恶的,所以不能讲性是善的内容:3、性含善的可能性,经教化性可变善4、天意让圣人教民以善,人性如善,则违天意5、善是“圣人之善”6、万民的人性“中民之性”,有善质不可谓善,要圣人道德教化,而斗筲之人以刑载(2)王充性有善恶说人性善恶,原因在于人的禀气有厚薄,人的善恶本性,在环境、教育下是变化的1、人之善恶由气而定内容:2、人性可变,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3、习而达善,人性善恶,习善为善,习恶为恶(3)扬雄性有善恶说扬雄认为人性善恶相混杂,因人有阴阳二气,阴主恶,阳主善,阴阳二气互斗,阴胜则恶

7、,阳胜则善(4)韩愈“性三品说”1、人人有性有情,五性德:仁义礼智信;七情:喜怒哀俱爱恶欲2、性分三品,上品性是善,中品性是可善可恶,下品性是恶。三品差别在于人性中存在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不同内容:3、性与情的关系,性先天,情后天,人性三品,情亦三品。4、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中品可变,上、下是生而不变的5、韩愈性三品只是对董仲舒性三等的明确化(5)李翱性善情恶论1、人性是善、善性天赋2、情属于道德情感问题,七情内容:3、性与情事体用关系,情由性而生,性由情来体现4、性情人人皆有,但只有圣贤的性与情是统一的123、宋元明清时期人性论(1)李觏人与万物之

8、生一样,人“感阴阳气以生”,人与万物不同在于人有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