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抗争史及探索史 课件

高二历史教案抗争史及探索史 课件

ID:18282577

大小:1.03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8-09-16

高二历史教案抗争史及探索史 课件_第1页
高二历史教案抗争史及探索史 课件_第2页
高二历史教案抗争史及探索史 课件_第3页
高二历史教案抗争史及探索史 课件_第4页
高二历史教案抗争史及探索史 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教案抗争史及探索史 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讲西方列强侵略史(屈辱史)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甲午中日战争4、八国联军侵华5、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第二讲中国人民抗争史1、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关天培和三元里人民抗英2、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3、义和团运动4、全民族抗日战争第三讲中国人民探索史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太平天国运动:(二)洋务运动:(三)戊戌变法:(四)义和团运动:(五)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六)辛亥革命:(七)新文化运动: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1919--1923):(二)国民革命时期(1924--

2、1927):(三)国共十年对峙(又称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五)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探索太平天国运动【课标要求】必修一: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考点解读】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比较它们结果的不同并分析原因。阶级矛盾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激化外国侵略加剧自然灾害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阶级矛盾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阶段主要大事开始发展全盛转折重振失败1851

3、年金田起义1852年永安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天京变乱1864年天京陷落成立新领导核心1859年《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时间:1853年2、《资政新篇》——改革方案时间:1859年提出者:洪仁玕内容:评价:带有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失败原因主观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新原因)3、教训: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1、失败的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性质反封建反侵略

4、的农民革命战争2、意义1、反封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它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2、反侵略:打破了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3、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进步性。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意义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3、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5、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进行北伐、西征,1

5、856年进入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1853年春,顺江东下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1853年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开始派林凤祥、李开芳进行北伐。因孤军深入、给养不足,全部壮烈牺牲。1852年春,突围北上,1852年攻占武汉三镇队伍发展到50万。南王冯云山牺牲西王萧朝贵牺牲1853年赖汉英率部西征;1855年石达开西征军潘阳湖口大捷后,进入江西。金田永安桂林全州长沙武昌天京北京天津④杀转折点:天京变乱——由盛而衰洪①逼②杀③责⑥走⑦灭杨秀清东王韦昌辉北王石达开翼王⑤疑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

6、处不均匀”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1)内容方法:原则:原则:方法:1.土地分配2.产品分配3.目的:“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1、《天朝田亩制度》(2)评价:性质、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核心内容)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落后性: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违背历 史发展趋势,具有落后性。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标志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严重脱离实际,所以无法实现。性质A、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局限

7、性1、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政治上: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3、思想上: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4、组织上:农民带有严重的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拓展: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局限性和作用B、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在近代由于收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剥削、要求自由平等的革命性。2、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农民阶级

8、: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联系必修二、三)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联系选修一)农民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